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22-05-16 08:13

讀書,從來沒有最遲的開始:在變老的路上,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差別很大--1

讀書的苦,只有不到二十年,生活的苦,卻是一輩子。
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人,總要苦一陣子,才不會苦一輩子。
出生在農村,生於上世紀七八十年的人,都是「苦」過來的人。從小就要跟著父母干農活、做家務,相當於半個「勞力」。
讀書成為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也是最快捷的出路。那時候,農村學校的孩子若能考上中專,就意味著「跳出了農門,吃上了國家糧。」
中專生包分配的政策,激勵著一大批有志於改變命運的農村娃,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讀書。
很多人,一邊干農活,一邊讀書;一邊做家務,一邊讀書;一邊打零工,一邊讀書。
回到「新居」以後他點亮蠟燭,就躺在墻角麥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里,馬上開始讀這本小說。周圍一片寂靜,人們都已經沉沉地入睡了。帶著涼意的晚風從洞開的窗戶中吹進來,搖曳著豆粒般的燭光。
這是《平凡的世界》中對孫少安讀書的一個場景描寫,總讓人記憶猶新。
這是多少70後、80後的集體回憶啊,在艱苦的環境中,讀書填補了物質生活的匱乏,舒緩體力勞動的倦怠,讓人們跳出了眼前的逼仄、壓抑和無助,點亮了生命的激情,看到了另一個世界,不顧一切地去靠近。
當年的中專生,他們雖然學歷不高,但學習能力很強,在時代的發展變遷中,總能勇立潮頭,干一行、精一行,無往而不勝。
多年之後,再回到老家,讀書和不讀書的人,已經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了。雖然感情依舊在,但文化層次的差別,所在圈子的不同,哪怕是久別重逢,噓寒問暖之後,便是無盡的尷尬和無可言說的感慨。
讀書的人,更有可能遇見心儀的愛人。
在《平凡的世界》中,因為喜歡讀書,孫少安和田曉霞漸漸走到了一起。他們家庭相差懸殊,卻因為有著共同語言而心心相印。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