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不是靠貨運就能賺錢,同樣有不少貨運機隊加持的大韓航空淨損48.8億元、韓亞航空淨損99.6億元。航空專家指出,華航獲利完勝同業,關鍵在於「三好一快」。
華航
(2610)的「三好一快」,首先在貨機占機隊比重大;其次,是貨機的載貨量規模大;第三,長期在航空貨運市場布局效益發酵;另一個關鍵是,因應運價上升,快速調整載運規劃。
華航在全球僅能算是中型規模,考量到國內產業的需求,華航貨機比重居高不下,長期深耕航空貨運市場,擁有全球最大747-400全貨機機隊,航空貨機載運實力揚名國際,在疫情下也給了華航轉身的契機。
華航總機隊共83架,其中客機62架、貨機21架,客貨機的比率達3比1,而且去年發揮效益的18架載貨量最大的747機型,載運量就已經比其他機型高。
據了解,大韓航空雖然擁有23架貨機,但客機達到146架,客貨機的比率約六比一;韓亞航空客機69架,貨機12架,客貨機的比率近六比一。在貨運價格居高不下的狀況下,華航獲利能力將遠勝這些大噸位的對手。
華航擁有的18架貨機,是全球載貨量最大的747-400,受惠於高運價,讓華航這18架大貨機成功變身為賺錢的「大金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