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h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22 10:59

研貸專案撐腰 企業勇闖國際

一樣是MP3,為何iPod特別紅? 原因就在於動人心弦的外觀設計及創新的行銷手法,顛覆了人們印象中的隨身聽,深深吸引了消費者。當創新成為一切競爭的起點,商場勝負關鍵取決於企業研發速度,「創新研發、轉型再造」,成為台灣經濟成長重要驅動力。
研發創新
驅動經濟成長
80年代的台灣,居全球最大製造業代工要角,然而,90年代,當全球商業型態已從過去有形生產、設備,走向無形的人才、腦力、創意時,台灣過去以生產為核心的營運模式面臨低毛率、價格競爭的巿場現實,轉型升級的重要性不僅深植於傳統製造業中、其他服務及設計等各產業也意識到唯有向研發創新靠攏,以發展高門檻技術或創新產品,才能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巿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工業局研貸方案
挹注企業資金活水
不過,創新與研發是一段漫長的路,尤其,在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及新製程的過程中,「資金」需求往往是最現實的考量,但對銀行、金融機構而言,借錢給產品研發階段的企業,實為高風險融資。因此,許多企業常常因資金取得不易、研發斷炊,而限制產業發展和巿場競爭力。
看到資金挹注對研發的重要性,政府除持續提供研究發展補助、租稅減免等措施外,經濟部工業局加碼推動「促進產業研究發展貸款計畫」,提供低率貸款,讓企業面對全球化競爭,能透過資金的有效調度,提升技術服務與研究發展能力,為企業挹注升級活水。
工業局表示,研貸計畫是依據產業升級條例訂定,主要協助業界提升研發能力,因此申請門檻低,適用範圍也十分廣泛,舉凡網際網路業、製造業、技術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及流通服務業從事研究發展計畫得以具體增加產品、服務附加價值或技術能力者,都可以提出申請,目的是希望建構健全的研發環境,讓政府與產業齊力拚經濟。
研貸方案點燈
照亮企業創新
工業局也強調,降低申請門檻,主要讓這項計畫得以廣為傳播,讓更多企業受惠,事實上,這項計畫照亮不少企業創新之路,該許多企業能在既有基礎上,研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推進全球巿場,包括致力纖網路光傳輸系統研發的昕鈺公司、以研發人工關節見長的聯合骨科,甚至以紡織起家的棉品紡織,都充分利用政府這項美意,成功轉型。
昕鈺董事長蔡世彥表示,產品要全球布局、必須洞悉巿場需要,持續投入人力與研發。雖然以昕鈺目前的研發及工程能力,已可做到「將客人的構想商品化」,不過,巿場環境瞬息萬變,長遠來看,需有創新營運思維及階段性選擇適合產品進行研發,才能徹底轉型。
鑑於當時巿場對全光化塑膠光纖網路光傳輸系統急迫需求,昕鈺公司在民國92年向工業局提出研發貸款計畫申請,計畫開發出三項產品,包含「1394高頻電子連接器」、「塑膠光纖收發模組」及「394光電信號轉換器」,並與工研院及國內玻璃光纖領導廠商簽訂技術移轉合約。
目前這項研發貸款成功的創造營運成長,所開發的三項產品及光電轉換技術帶動的ODM、OEM相關產品,從94年至97年為止,累計銷售額為近億元,並成功外銷至美、歐、亞洲及日本,蔡世彥表示,政府的資源投入,可以說是業者研發過程重要關鍵。
不僅高科技產業,在紡織業棉品公司轉型過程中,工業局本項研發貸款計畫扮演關鍵推手。棉品原為傳統布料供應商,訂單多寡取決巿場需求,但棉品力圖轉型,決定投資新設備,提升技術能力,自行設計、製作未來流行布料,應用數位科技節省成本,提供成品給客戶展示,客戶經過展示獲得訂單後,再向棉品公司下訂單。
此種作法在國內相當少見,但卻是棉品轉型一大契機,為解決資金問題,公司遂於民國92年向工業局提出「成立設計開發中心」之研發貸款計畫申請,並順利通過執行。
研發貸款計畫
助企業轉型升級
政府資金的挹注,讓隱身在新莊化成路小巷弄中的一家小公司得以打入歐美巿場,並在法國設立分公司,從早期的布料量產供應商,成為掌握紡織市場的流行趨勢外銷廠商,棉品的轉型成功,更證實不斷創新研發是巿場屹立不搖的成功關鍵。
另以開發人工膝關節為主的聯合骨科,第一代聯膝人工膝關節於民國87年上市,臨床已經超過3,500例的使用量,但產品多樣化不足,加上近年高彎曲度之人工膝關節產品上巿,市場競爭壓力俱增,為了提升產品競爭力與完整性,聯合骨科決定投入開發第二代人工膝關節,並在工業局研貸計畫的協助下,啟動這項開發計畫。
第二代聯合人工膝關節開發完成後,其計畫及相關衍生產品於95年度銷售,銷售金額及比率有逐年增加之勢,而在智慧財產權方面,至97年為止,已獲得四項新型專利。
事實上,「促進產業研究發展貸款計畫」自92年推廣至今,獲得產業熱烈迴響,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統計,至今年9月止,總申請件數為800件;申請貸款金額約為176億元;而至目前總核定件數為608件;核定貸款金額約為117億元,績效亮眼而卓著。
工業局強調,由於該貸款計畫屬低利融資性質,由廠商自行負擔,因此投入的研發經費仍能適用投資抵減,且對廠商來說,此一中長期資金的順利取得,可協助企業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有效活用資金,以引進人才、技術並強化自身優勢。透過低利貸款的補助獎勵,業界可運用政府資金進行研發,再創企業發展新動力。
資訊來源:經濟日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