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計畫圖。(圖片取自環評書件)
2020/11/10 18:22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環保署環評專案小組今日審查「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計畫」,對於外界最為擔心的農業灌溉用水部分,開發單位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雖強調不會影響灌溉,不過農民及環團並不買單;但環委則考量未來水資源稀缺及氣候變遷的影響,管線可以備而不用,仍決議通過環評初審。
大安溪及大甲溪是大台中地區供水來源,但因有水文豐枯差異、原水高濁影響供水、單一管線及用水需求增加等問題 ,中水局為提升台中地區用水穩定,計畫興建輸水管線,連接石岡壩與鯉魚潭水庫水源,作為聯合調度 ,但遭外界質疑是為了中科,而跟農民搶水。
中水局表示,台中市人口聚集、自來水普及率提升、經濟持續發展及增供苗栗地區等用水成長,估計120年供水缺口每天約達22萬噸,且考量氣候變遷旱澇加劇,因而計畫透過這項輸水工程計畫,可取用大甲溪剩餘流量每年約1.31億噸,供應淨水場、后里圳等,可蓄存於鯉魚潭水庫,提高整體供水能力達每日25.5萬公噸。
中水局指出,本計畫具有開源、調度、備援設施及高濁的功能,可提升供水穩定度,降低缺水風險,更特別強調「不會影響既有農業用水權益」。
然而,與會的當地農民及環團都對「不會與農搶水」的說法並不買單。有農民表示,「本案就是多一條水管把水源拉走,但一杯水兩個人喝,一定比一個人喝更快,通過這個計畫只是殘害更多農民」;另有農民直批,「桃竹苗才剛停灌,竟還選在這個時間點開會?」政府總是承諾會給農民用水,但擺明沒做到,未來若發生工業用水缺乏,政府也不會為農民主張權益。
台灣生態學會顧問張豐年則指出,本計畫有越域引水的問題,且有曾文水庫等前車之鑑,本案對環境一定會有影響。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則認為,即使此案開發,也要確保水源合理分配,不該只供給工業用水、穩定中科,農業用水比例、調撥方式都應列入環評承諾,在沒有完成協商前,此案不應通過。
閉門會議上,有一名委員表達反通過對此案,原因是越域引水要開隧道通過很多地方,對自然影響大,且南北缺水問題比中部更為嚴重,中部不需要「硬擠出來」大動工程。不過其他環委則認為,此案雖是「可有可無」,但考量未來水資源稀缺、氣候變遷的影響,管線可以備而不用、隨時掌握作為調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