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h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04 11:31

牆壁變成數位美術館:PDP(電漿顯示器)

電視機裡養魚?別懷疑,在電視廣告中,42吋的電漿電視能透過窄窄的門縫送進家裡,意味著數位時代的電視不僅已經擺脫過去龐大笨重的形象,而且配合專用軟體還能成為數位魚缸、甚至展示世界經典名畫,讓家中成為數位美術館。
撰文:張志誠
想要在家裡擺一台大尺寸電視,卻又嫌大尺寸電視太厚、太笨重的人有福了,因為隨著價格逐漸普及化,電漿顯示器(PDP,Plasma Display Panel)將逐步取代傳統映像管(CRT)電視,成為家庭視聽設備的新寵兒。
發光原理類似日光燈
其實PDP和OLED(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一樣,都是屬於「自發光」的平面顯示技術。不過和OLED不同的是,PDP的發光原理和日光燈的發光原理一樣,都是在真空玻璃(也就是放電空間)中注入惰性氣體或水銀氣體,然後再利用加電壓的方式,使管內的氣體產生放電(也就是電漿效應)而釋放出紫外線光,照射塗佈在玻璃管管壁上的螢光粉,螢光粉就會被激發出可見光;只要塗佈不同的螢光粉,就會激發出不同顏色的可見光。
傳統的CRT用的是一根電子槍,將電子束打在塗上螢光粉的螢光幕內壁上;但PDP則像是將數十萬個縮小的日光燈管(也就是放電空間)聚在一起,然後在每一個放電空間內注入混有氖(Ne)與氙(Xe)、或是氦(He)與氙(Xe)混合的惰性氣體,這些氣體經過高壓就會產生放電現象,發出紫外線光,激發塗佈在放電空間內壁的螢光粉使其產生可見光。如果是彩色PDP的話,則需要在這數十萬個放電空間內塗佈紅、藍、綠三原色的螢光粉,然後再配合驅動電路和影像訊號處理,就能夠將三原色混合成彩色的影像......

全文詳見322期就業情報雜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