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ch 發達公司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02 21:27
〈分析〉再這樣下去...明年春天前簽ECFA是癡人說夢!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台北
2009 / 10 / 02 星期五 08:05
政府力主要推動的兩岸金融備忘錄 (MOU) 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嚷了許久,卻只聞樓梯響,不見人影,讓一幫產業界人士擔憂極了,尤其明年東協加一即將生效,對台灣產業的衝擊不可謂之不大。
當然台灣產業界,即便是經濟部官員都認不住嘆氣說,「我們的產業說實在話,不夠強。」即便如此,沒有產業就沒有工作,沒有工作人民哪來的飯可以吃?即便是比不上前幾名,還是可以想方設法生存下來的。
於是,趕在東協加一生效前,趁著兩岸關係融冰春江水暖之際,搶先簽訂 ECFA,即便無法解決長期經濟問題,套句官員說法,「先活下來再說!」如果不先讓產業存活,藉由時間換取空間,加緊腳步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恐怕台灣產業短期內就要面臨冰風暴了!
ECFA 對台灣來說,只是暫時延長壽命的續命丹,而非萬靈丹,政府相當清楚這件事情,相關負責官員更是清楚,趁著還有時間時,趕快爭取到,以免換取到的空間會被壓縮到更小。
兩岸談判向來注重的是雙方具有迂迴的空間,以及充足的時間,按照經濟部最初規劃,9 月底 10 月初就要展開事務性協商,如此一來,明年春天前才有機會順利簽署ECFA,不料,一個颱風打亂了馬政府的佈局和步調。
先是內閣改組,引發外界憂慮 ECFA 推手全都不在,後有達賴喇嘛來台,影響兩岸關係,雖然熟知兩岸情勢人士認為,達賴來台的影響其實不大,只是大陸官方還是得演場戲,安撫內、外情勢,不過民進黨三番兩次試探中國底限,的確也讓大陸恨得牙癢癢,卻又拿他沒辦法。
兩方談判最重視時間和空間,先是民進黨消耗兩岸空間彈性,後是新內閣改組,熟悉業務要花段時間,更別提現在 ECFA 已經要等到 10 月下旬才會展開磋商,不過東協加一倒數計時卻完全沒有因此喊卡,台灣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剩的籌碼已不多。
新上任的閣揆吳敦義、副手朱立倫,卻又眼見前朝劉內閣,自視是「學者內閣」,「博士內閣」,對立院諸公愛理不理,引發黨、院不滿,搞到最後被鬥爭下台,殷鑒不遠,吳、朱兩人又出身地方和立委,怎會不知身段柔軟的必要性。
吳敦義談到 ECFA,言必稱立法院,再三強調三個條件: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和國會監督,和媒體茶敘提到審查程序時,有新進度就要送審立法院,讓一竿子媒體傻眼。
是啦,這樣媒體和記者就有新聞可以寫,不過相對來說,項項都送交立院,有新進度也送交立法院,任何法案只要一送交立法院後,曠日費時自是不在話下,除非是如同風災重建這種預算和法案,才會快快通過之外,依照台灣立法院審法案的時程來看,明年春天以前,兩岸要完成 ECFA 簽署,實屬癡人說夢!
臨末了,吳敦義還不忘告訴媒體,「兩岸討論過後的 ECFA 協議,送交行政院通過之後,再送請立法院,唯有國會通過,ECFA 協議才會正式生效。」
吳敦義這麼重視立法院,的確不會發生之前行政、立法兩院嫌隙過深的情況,不過,吳院長大概忘記了,台灣現在是要用「時間換取空間」,在台灣時間這麼有限的情況之下,還不忘要送交立院監督,也難怪會被譏,「馬政府其實並不想簽 ECFA 吧!」
當然民主法治國家,行政法案送交國會民意機構審查,是必須也必要之路,不過反過頭來看看美韓 FTA (自由貿易協定) 的例子,就能發現,即便是雙方都沒有時間或空間壓力的美韓,簽署 FTA 都要花費數年甚至十數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更何況是有時間壓力的兩岸。
如果再這樣拖下去,到時候就算兩岸簽了 ECFA,恐怕 ECFA 這帖續命丹的功效也都沒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