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ch 發達公司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9-29 20:03
電腦病毒新剋星倣蟻群傾巢而出"電子螞蟻"研發成功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09 / 09 / 29 星期二 14:00
電腦病毒層出不窮、變化多端,令電腦使用者頭痛不已。從蟻群得到啟發,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電子螞蟻」網絡安全軟體,其原理到性能有別於傳統病毒軟體。
研究人員利用「群智能」原理研發出這款新型軟體。所謂「群智能」指的是一系列運算法則的集合。在自然界中,螞蟻是「群智能」的典型範例。
英國《每日電訊報》 27 日援引美國韋克福雷斯特大學電腦科學家艾林‧富爾普的話說,當一個蟻群遭遇外來入侵時螞蟻會傾巢而出,迅速組織防禦;而當外敵被擊敗後,它們又恢復到正常狀態,繼續各司其職。
這種新型網絡安全軟體的工作原理與蟻群類似。軟體啟動時,多達 3000 個線程同時運行,就像一大群螞蟻一樣遊走在網絡之間。當任何一個線程發現病毒蹤跡時,會發送「求救」信號,其他線程會迅速支援,共同將病毒抵禦在用戶電腦之外。
傳統的「防火墻」等網絡安全軟件屬於靜態防禦軟體,只能對目前能夠識別的病毒和網絡威脅起作用。一旦病毒制造者將病毒變異,這些防禦措施就難以奏效,必須通過在線升級和打「補丁」來適應新情況。
使用殺毒軟體和防火墻的人對這種在線升級一定不陌生。升級程序可能佔用大量系統資源,影響用戶正常使用。而且隨著「補丁」越打越多,殺毒軟體掃描系統時間也會越來越長,電腦反應則越來越慢。
與傳統殺毒軟體和防火墻不同,「電子螞蟻」軟體會主動在網絡中尋找安全隱患,如「蠕蟲」病毒等。通過「群智能」處理,「電子螞蟻」能夠適應病毒不斷變異,以不變應萬變地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這套效倣螞蟻行為建立「電子螞蟻」系統的想法由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研究員格倫‧弗林克提出。今年夏季他邀請富爾普和韋克福雷斯特大學 2 名研究生共同研發這套系統。
在實驗中,富爾普在一個由 64 臺電腦組成的網絡中植入一個病毒程序,「電子螞蟻」成功將病毒找出。
隨著新學年開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計劃繼續擴展這一項目。參與研發的 2 名研究生則計劃把研究成果寫進自己的碩士論文。
富爾普說,這種新型安全係統尤其適用於包含多臺相同機型電腦的大型網絡,如政府機構、大型企業和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