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發達公司監事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09-06-21 22:22

香港腳不癢代表好了? 錯!

【聯合晚報╱韋麗文/整理】 2009.06.21
蔡長祐(書田診所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專長:一般皮膚病症、皮膚美容、皮膚外科、皮膚雷射美容)
台灣的溫度、濕度高,極適合黴菌生長,皮膚暴露於這樣的環境下,成了黴菌滋生的溫床。每年夏天在皮膚科門診,往往有眾多皮膚黴菌感染病患求診。
「癬」是皮癬菌造成,通常是毛癬菌、小芽孢菌和表皮癬菌三種。依癬感染部位不同,而有不同命名,感染腳底、腳縫是香港腳,感染指甲稱灰指甲,感染手掌稱手癬,感染胯下稱股癬,感染身體軀幹稱體癬,感染頭皮、頭髮稱頭癬。
這名患者所感染的是足癬。足癬又分為三種類型,最為常見的是糜爛型,患部足趾縫間脫皮糜爛,常會併有厲害搔癢和灼熱感。
另一種是脫屑性紅斑合併水泡,水泡主要分布足底弓部,通常相當癢。還有一種是整個足底角化脫皮,病人通常不會有搔癢症狀,而忽略自己可能患香港腳;冬季常因過度角化龜裂而疼痛。
輕微的癬,只要確實塗抹外用抗黴菌的藥膏就可很快痊癒。但常有患者的病灶處總是時好時壞,尤其夏天更是容易復發。
因為一般病患往往以為不癢,就以為好了,當然就無法完全治癒。正確擦藥方法是,每天兩次少量塗抹,直到皮膚外觀完全正常後,再多塗抹兩周才能完全根除皮膚表面的黴菌。若是較嚴重的癬則須併用口服抗黴菌藥物,才能有效治療。
【2009/06/21 聯合晚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