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亭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03-05 09:46
《金融》成立類主權基金,智庫喊讚:規模至少要4,000億美元
【時報-台北電】新政府正研究組成類主權基金,作為推動新興產業的重要財源,各產經研究機構首長群對此議均展現高度認同,認為這是現階段台灣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政策工具,也是負利率威脅下的政府投資新動能。台灣經濟研究院長林建甫甚至呼籲,基金規模至少要4,000億美元!
「八大智庫對新政府的產業政策建言論壇」昨(4)日舉行,林建甫受訪時指出,台灣不只要有「類主權基金」,更需要有主權基金,以4,000億美元作為規模,每年投資回報率10%,約可拿回台幣1,200億元,若是5%就有600億元,在國際投資市場這都是低標準的投報率。該基金所創造的新財源就能用於長照經費、前瞻科技產業注資,「其實國人多能接受這個點子,惟對主權基金的『名詞』會擔心。」
「八大智庫對新政府的產業政策建言論壇」,由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出資並擔任主持人,發表人包括林建甫、台灣金融研訓院長黃博怡、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副主任張超群、資策會產業情報所長詹文南、商業發展研究院長謝龍發、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甘良生、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吳中書,及台灣綜合研究院長吳再益等人。
黃博怡指出,當今全球是一場「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賽,除了人才,資金動員模式將是這場策略性產業國際競賽輸贏的關鍵。林建甫舉例,創新科技帶來市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如Uber橫掃全球市場;中國大陸也以國家資源發展高科技產業,紅色供應鏈衝擊台灣廠商生存,即使我國不容易形成完整的供應鏈,也要有結合上、下游產業的優勢條件。他建議政府集中資源,投資1、2個優勢產業,打造台灣自己的供應鏈。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認為,澳洲政府沒錢應付長照、人口老化問題,逐步將碳稅、礦稅收入,轉作主權基金的資金來源,我國可以借鏡。未來此基金在運作上應該可以公開上網,投資獲利都要能被監督,府院亦需以大股東身份授權專業經理人,創造最優的投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