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88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7-27 12:17

透過交流 讓陸找回有禮文化

大陸演員趙立新1994年第1次到台灣,就覺得「那是我的地」,繁體字、台灣國語、中國傳統小吃、廟宇,就連華西街的攤販潑髒水,都讓他感到親切,沒有距離。之後,他一有空就往台灣跑,去了無數次。
今年3月,趙立新又跑了一趟台灣,跟當地同行交流,他表示,跟台灣人聊天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緩慢、平和、真誠、禮貌、有趣;相較之下,大陸講話急躁、油滑、缺乏誠意、用詞粗糙。
戰爭影響 開口沒好話
從事表演藝術的趙立新對於一般人的用詞遣字、行為舉止,有特別的體會,他指出,可能是受到戰爭歲月的影響,大陸朋友講話好像在「打仗」,像是「機票緊張」、「打一場殲滅戰」(完勝)等;即使是示愛,也充滿了硝煙味、暴戾之氣。感覺上,台灣人的舉止談話顯現的是,大智若愚、高山流水。
趙立新認為,一個民族如果連表達感情都不認真,那就危險了,因此,透過兩岸的交流,台灣是可以幫助大陸找回屬於中國傳統、美好的那一面。
與北京許多「驕傲」的知識分子不同,趙立新更有耐心去欣賞台灣美好的那一面,就像他說的「與台灣有緣」。
1990年代初,趙立新剛從莫斯科電影學院畢業,到瑞典找工作,就曾經得到一位台灣友人的幫助,這位台灣人不但幫助他,也熱心幫助其他從大陸來的同胞,讓他見識到台灣人的有情有義。
1994年,趙立新應邀到台灣參訪1個半月,跑遍全台灣,也跟三黨政治人物及文藝界人士做交流,結識了李行、楊德昌、侯孝賢等台灣導演,看遍賴聲川所有的創作。日後與賴聲川見面時,他第一句話就是背出賴聲川的作品。
命脈相傳 台灣向前走
對於台灣的未來,趙立新比一般台灣人樂觀。他表示,從白先勇、張大春、龍應台、李敖,到《賽德克.巴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海角七號》,中間都是一脈相傳,是屬於中華民族的一脈相傳,只要這個文化命脈在,不管政治再紛亂、學運再鬧,台灣都不會亂,仍然會繼續往前走。
趙立新指出,去過台灣的大陸朋友都提到,台灣地鐵很乾淨、台灣人乘電扶梯自覺靠右等,假以時日,台灣是可以改變整個大陸的。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