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4-06-02 13:00

飲雄黃酒避邪 含砷加熱變砒霜

本帖最後由 魔羯 於 14-06-02 13:01 編輯
端午—雄黃篇(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1日電)
雄黃酒差點讓白蛇娘娘現原形,端午節飲、灑雄黃酒也是習俗,不過中醫師表示,已過時且雄黃含砷加熱變砒霜,屬於劇毒。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三大重要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及划龍舟外,掛菖蒲、艾草和喝雄黃酒是習俗,可避邪氣,主要是因為這時氣候變熱,進入仲夏,「天氣熱,五毒醒,不安靈」。
民間故事白蛇傳指出,白蛇娘娘因誤飲含「雄黃」的「雄黃酒」後差點現出蛇形,雄黃是民間中藥材,在端午節時也有流傳飲雄黃酒或在額頭上用雄黃寫「王」的畫額驅邪除瘟習俗。
隨著時代變遷,有些過去習俗在現今並不符合科學,例如灑雄黃酒,雄黃有消除疫病、殺蟲功效,再加上白蛇傳故事的點綴,而有飲雄黃酒或灑雄黃酒去邪習俗,不過雄黃的毒性強。
「台灣不會再出現白素貞(白蛇娘娘),沒有必要有喝雄黃酒的習俗」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前司長黃林煌指出,雄黃主要成分是四硫化四砷,雄黃含重金屬砷,加熱會變成氧化砷,即砒霜(三氧化二砷),這是劇毒。
雄黃在中醫認為性味歸經是辛溫、有毒、歸心、肝、胃經。有解毒、殺蟲功效。毒性強,內服要謹慎也不建議,外用時也會從皮膚吸收,也不建議長期或大面積塗,更不應該加熱,讓雄黃成為砒霜。
黃林煌說,過去曾有人拿雄黃做成外用藥,結果中毒死亡,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流傳至今,在飲用時有不好的習慣是「共杯」,用分享的觀念可能會有傳染結核菌或肝炎的風險。
中醫師陳旺全指出,早期醫療資訊不發達,而這個時節天氣轉熱,為清熱、解毒使用雄黃,隨醫學進步,已知雄黃會造成中毒,國內幾乎沒有在用雄黃,中醫師也不會開立雄黃藥方。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