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9/991.jpg)
-
陳陳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4-01-14 10:53
新造血幹細胞驅動 淋巴癌末可移植
新造血幹細胞驅動淋巴癌末可移植
華人健康網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相關內容
根據統計,非何杰金氏淋巴癌(NHL)每年新增病患約2,082人。看相片
根據統計,非何杰金氏淋巴癌(NHL)每年新增病患約2,082 …
淋巴瘤在國內有逐年增加的情況,其中一種最常見的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尤其末期患者需經過難辛的化療過程,往往不耐痛苦而放棄;其實,目前已經可以透過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延長存活期高達6年。此外,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也需要移植自體幹細胞以預防復發。
1名70歲的企業家,皮膚出現莫名丘疹,以為只是過敏不在意,豈料手腳、前胸加後背,均長出丘疹,搔癢難耐。就醫檢查才發現,竟是罹患非第四期何杰金氏淋巴癌(NHL)。所幸在醫師診斷安排下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才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年增加逾2千人
根據99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非何杰金氏淋巴癌(NHL)每年新增病患約2,082人,多發性骨髓瘤(MM)每年新增約502人,發生率高居台灣血液癌症排名的第1、3名。淋巴瘤的發生原因尚未確定,可能原因包括:人體免疫系統的缺失、濾過性病毒的感染、放射線或藥物的使用或遺傳性家族史。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第一線治療方式為化療搭配標靶治療,約6、7成可獲得改善,延長存活期,但其餘患者則治療情況不佳,復發機率高。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延長存活期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有效改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部分患者存活期,而移植成功的首要關鍵在於收集足量的造血幹細胞。據統計,有10%至25%的患者,使用第一線驅動劑後仍無法收集足量幹細胞,因此被迫放棄移植。
2013年12月中央健康保險署已核准給付全新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plerixafor),於一線驅動失敗患者使用,比起傳統驅動劑即使連續使用第二次仍有一半的失敗機率,臨床證實,使用新藥,約7到9成患者可成功收集到足量的幹細胞,重拾生機。
全新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健保有給付
台大醫院內科部骨髓移植病房主任唐季祿醫師表示,在台灣,僅有8分之1的患者接受移植,1年的移植人數僅是美國的10分之1。主要原因可能是國內民眾對於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接受度較低,可能因此失去延長存活的機會。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必須先從病患周邊血液中收集到每公斤200萬顆造血幹細胞,健保給付全新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之後,可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並且能順利移植,而復原狀況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