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鳥超小隻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9-16 06:59
QE本周喊退 四大風暴成形
名家觀點/QE資金大退潮 新興亞洲挺得住
【經濟日報╱丁予嘉】2013.09.16 03:37 am
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QE)的退場,是今年全球金融最矚目的大事,退場機制啟動,代表美國經濟正軌化、全球經濟復甦再添動能,照理說應是國際金融市場極大的好訊息,但卻也因其預期效應,引爆全球資金潮大移動。
金融海嘯以來,西方國家透過廉價的借貸資金,大量累積且持續性流入如新興亞洲市場與東協等國家。這些國家受惠於資金堆積效應,帶來消費增加、企業相對低廉的舉債成本與財富效果,推升了過去這段期間區域的經濟繁榮與成長,可見外來資金流入的挹注,對於新興經濟體蓬勃發展功不可沒。
但當市場驚覺包括印度與印尼的國際收支帳出現惡化警訊,國際熱錢極快速的撤離亞洲,導致當地股市暴跌超過10%以上,貨幣大幅度貶值,共同基金也在新興市場出現了大量贖回潮。估計5月底以來的這段期間,整體新興市場總市值約減少了1兆美元,鄰近國家包括東協的泰國與菲律賓,亦被檢視經濟體質的強弱,信心不足的疑慮重創了東協國家的股債匯市表現。
1997年由泰銖大貶啟動、引爆為期長達兩年之久的亞洲金融風暴,歸納發生的主要成因為,多數區內國家推升經濟成長,是來自於金融性投資的熱錢、非實質性成長的泡沫化,匯率與美元連結掛鉤、當國際美元走升造成經常帳與外債快速惡化,加上央行外匯儲備實力不足、股匯市受狙擊時已無力抵抗,但更重要的是,2000年前的新興國家金融體系發展不成熟,且金融法規也不完善。
現今情況與1997年時則有著明顯差別,首先,金融海嘯過後,新興市場經濟體結構性的改變。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資料顯示,全球新興市場經濟體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規模已超過50%;新興亞洲經濟規模則占全球新興市場約一半比重,成長動能相對穩健,市場擔憂的經常帳赤字與外債占GDP比重(如圖),相較過去,已有相當明顯的調整改善。
第二,被人所詬病的美元掛鉤固定匯價制度,在亞洲金融風暴後,區域內的多數國家已與美元脫鉤、改採管理性或自由的浮動匯率機制。至於現在面對的貶值潮,已非新興市場的新事件,雖貨幣貶值短期內恐造成通膨壓力與利率上升等負面效應,長期而言,則有助於調整經濟體質—如出口復甦、競爭力提升。
近幾年東協國家所累積的經濟實力已見初步成果,包括中產階級崛起、人口紅利發酵、內需消費市場的創造、以及城市化基礎建設等實質投資,另,金融體系發展快速、投資貸款等法規管理也較過去完善,海外資金投資也由金融市場投資的熱錢,轉變為重視實質生產面與資本市場的投資。
美國QE大量灑錢政策,導致資金追逐收益並外溢到新興亞洲東協等國,資金效應推升了金融資產價格高估的扭曲結構。當退場機制預期啟動,亞洲各國所面對的,是資金抽離引發的信心問題,大過因個別經濟體如印度經濟數據惡化,所引發的區域性或全面性系統風險危機。
我認為,因QE退場讓新興亞洲資金動能反向淨流出,主因來自全球資金尋求新的配置策略,是國際資金流移動問題,而非亞洲區域面對國際收支惡化引爆的連鎖風暴的可能。
但必須注意的是,亞洲區內個別國家,如經濟結構問題大的印度或是貿易條件惡化的印尼等弱勢國,將面對本國貨幣大幅度貶值、通膨壓力與升息等壓力。未來,當資金移動回復正軌,國際資金回頭重新審視新興市場投資價值,將是個別國家經濟體質的優劣主導資金的投資方向,而非過去整個區域經濟體受惠於大量資金流入、堆積的單方向齊漲。
(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QE本周喊退 四大風暴成形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3.09.16 03:02 am
美國聯準會(Fed)本周開會可能宣布開始逐步縮減量化寬鬆政策(QE),讓全球經濟進入另一個未知領域,英國衛報指出,此舉將為全球帶來的四大風險。
第一,債市資金流出,推升利率並危及復甦。雖然Fed主席柏南克在縮減寬鬆規模的措辭上小心翼翼,但市場往往提前反應,可能導致如國際貨幣基金(IMF )今年初所預測的結果:債券價格重挫、推升利率,並扼殺聯準會小心呵護的復甦。
第二,商品超級循環反轉。聯準會的量化寬鬆與商品過去幾年的高漲脫不了關係,如果商品循環反轉,Llewellyn顧問公司的瓊斯說,央行會發現自己面臨通縮風險,卻沒有工具可因應。
第三,Fed資產負債表太龐大。如果退場力道小到讓消費者和企業幾乎難以察覺,隨著信心回籠,通膨恐跟著升溫,聯準會可利用升息抑制通膨,但想出售上兆美元的資產、吸收注入到經濟體系的寬鬆資金,短期難辦到。
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這五年來已經擴大到3兆美元,滙豐控股(HSBC)美國首席經濟學家羅根(Kevin Logan)警告,聯準會可能因為債券價格重挫蒙受可觀損失,甚至這層顧慮可能成了本周從寬鬆退場的決定因素之一。
第四,新興市場陷入混亂。寬鬆退場5月提出後,新興市場遭逢沉重賣壓,雙印、土耳其、巴西都被迫因應熱錢撤離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