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蔡 禁止登錄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9-12 07:16

臺廠有殺手級應用才能勝出

發刊日期:2013.09.11
面對穿戴式裝置帶來的趨勢,臺廠除應藉由既有硬體製造能力,搶進品牌大廠的供應鏈體系,同時也要積極從需求面思考,以軟硬整合之姿發展創新應用,才可望擺脫代工命運,朝賺服務財的路途邁進。
穿戴式裝置之所以有機會成為未來主流科技產品,關鍵在於通訊網路、感測、晶片等相關硬體技術皆已成熟,然而想當然耳,台灣ICT上下游廠商要搶得商機,必須在技術上有所領先,才有機會切入穿戴式裝置的供應鏈體系。也由於穿戴式裝置要成功,必須取得廣大使用者的青睞,因此發展殺手級應用成為關鍵,有鑑於此,臺廠在發展硬體技術時,也要從服務面思考創新應用,才能在取得硬體商機的同時,也搶下軟體商機。
發展方向省電、微小化產品打入供應鏈
談到穿戴式科技的硬體商機,得先瞭解穿戴式科技包含哪些科技技術。大抵上,穿戴式科技牽涉到積體電路、無線通訊、微感測器、觸控顯示技術、電源供應以及輸出入介面等與產品規格相關的硬體科技,不過,雖然這些科技都已經非常成熟,但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張奇表示,智慧穿戴式裝置目前仍有體積小與電池容量低的限制,尚未內建3G通訊模組,還是需要透過Wi-Fi熱點或藍芽(Bluetooth)來連結智慧型手機,才能連結網路,因此,短期內仍可定位為智慧型手機的延伸性產品,而非替代性產品。
張奇指出,在穿戴式裝置尚未能取代智慧型手機地位的現況下,未來ICT上游廠投入穿戴式裝置領域的重點方向在於,發展微小化與低耗能技術科技,包括電池、微投影、可撓式面板與感測器,都是重點專案。而以微投影產品為例,未來智慧眼鏡即將帶動液晶覆矽(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微型投影機商機,就是台灣廠商很好的一個機會。目前微投影機市場上兩大技術主流為數位光源處理(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及LCOS,DLP技術的專利主要由德州儀器所掌握,價格高昂。
但是,臺廠立景光電成功開發出的高反射率LCOS面板,解決LCOS光效率不佳的問題,而且價格較便宜,因此受到品牌大廠的青睞。據瞭解,臺廠奇景光電已經取得Google眼鏡的訂單。「面對穿戴式裝置商機的到來,做為ICT關鍵零組件主要供應據點的台灣,必須積極迎向這波新趨勢。」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臺廠擁有堅厚的硬體基礎,因此在穿戴式裝置市場起飛之際,有很大契機能夠取得相關商機,尤其半導體領域的晶圓製造與IC設計,臺廠有很好機會。簡立峰進一步強調,當電腦演變成各式各樣的型態,IC設計也要跟著與時俱進,面對IC設計的改變,台灣有很強的IC設計能力,能夠掌握這一波新潮流,設計出省電、微小化的解決方案,以搶進市場。除了微投影與IC設計之外,台灣ICT供應鏈廠商在智慧眼鏡還有許多可著力之處。
根據國外科技網站拆解頭戴式顯示器Oculus Rift的結果發現,包括顯示介面控制晶片、時脈控制器、快閃記憶體與LCD面板等零組件,分別來自臺廠的奇景、華邦、瑞昱與群創,這意味著同樣會使用到頭戴式顯示器的智慧眼鏡,臺廠將基於技術優勢,而有很大機會切入智慧眼鏡供應鏈體系。至於智慧手錶方面,臺廠也有很大機會分一杯羹,例如國內代工廠正崴精密製造的智慧型手錶Pebble目前已經在市面上銷售,其顯示螢幕就採用元太科技的低耗電電子紙螢幕。此外,分析師認為,台灣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製造廠錸寶與專精於單片玻璃觸控(OGS)面板的錸洋,都可望成為蘋果智慧手錶iWatch供應鏈廠商,另外,專精於氧化銦錫透明導電玻璃(ITO)的鍍膜廠安可,也有獲得訂單的機會,還有機殼廠商可成、鴻準等,也都可能因此而受惠。
硬體科技之外,由於穿戴式裝置多仰賴語音辨識、眼球感測等體感技術來解讀人類腦波或神經傳導訊息,因此,體感科技的人機介面、仲介軟體等技術,也是未來台廠佈局的重點所在。除了硬體上的仲介軟體,應用層面的軟體開發,更不容忽視。張奇強調,由於目前穿戴式裝置還在初步發展階段,因此如何設計出專屬於穿戴式裝置的殺手級應用,成為未來市場能否起飛的關鍵。簡立峰說,隨著雲端化時代的來臨,硬體變得更多元,但是還需要更多的創新應用。要做到軟硬整合,產學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關鍵。簡立峰說,過去幾年,台灣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快速興起的過程中,利用Android系統切入市場,但是,由於臺廠多將Android當成作業系統而非一個搭載軟硬整合的平臺,因此在應用上的創新較少。未來,臺廠在發展穿戴式裝置時,應該做出改變,積極善用Android開放平臺的優勢,在其上進行軟硬整合。由於穿戴式裝置的輸入方式迥異於手機與電腦,因此在上面的軟體應用與介面勢必會非常不一樣,簡立峰說,新的事物勢必帶來新的契機,臺廠應該積極掌握這個機會,發展創新應用,避免再次淪為代工角色。
首波應用發展長期照護病人所需裝置
談到穿戴式裝置的殺手級應用,目前較常被討論的都是健康照護方面的應用,例如,在鞋子裝設衛星定位裝置,讓鞋子具備導航功能,可以避免老人失蹤;在袖扣上裝上 open-source 的微系統(microsystem),可以偵測人的生理訊號,將感應器裝在衣服上,甚至是密佈感應器的指套,再到整合超薄電子貼片的紋身貼紙,都可以進行健康照護服務,以智慧紋身貼片為例,透過貼片上的感測器偵測病患腦波、心跳與溫度,然後將資訊即時傳送到醫院系統中,可以完善健康照護服務。目前,台灣廠商也正積極發展健康照護的穿戴式裝置應用。
例如,由工研院與台灣不織布大廠康那香公司與醫材廠商華星科技及華楙生技共同開發出來的「智慧型紙尿褲」,即利用溫濕雙模感測技術監測尿濕或排遺,再透過無線通訊技術即時通知醫療站的電腦或個人手機,提升長期照護服務品質,讓受照顧者得到更佳的照護。工研院南分院雲端服務中心特助邱以泰表示,在尿布上加上超細金屬感測,並於褲頭連結感測模組,監測並辨識演算穿戴者排泄促動金屬線的電阻值,有排泄時,透過無線傳輸訊號到護理站或照顧者的手機,可以即時為病患更換尿褲,保持皮膚乾爽及個人衛生。
邱以泰進一步表示,感測模組採用無線通訊RFID的E-tag技術,輕薄軟性及微弱的電磁波偵測,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加上康那香公司開發具有抗菌功能及遠紅外線功能的不織布表層,可確保長期臥床者皮膚不容易受到細菌感染,並且降低長期臥床者對紙尿褲的排斥感,讓病患得到妥善的照顧。工研院南分院雲端服務中心代主任程瑞曦表示,工研院智慧尿布和工研院的智慧床墊用於照護長期病患,已在台灣多家養護機構試用,將來結合其他照護醫材於雲端分析處理,透過電信、保全、有線電視等業者系統整合,可提供各種不同的健康管理或照護服務。總體看,穿戴式裝置市場一旦起飛,不管是積體電路、面板顯示器、機殼等硬體廠商,或語音辨識、眼球感測等科技開發廠,以及發展創新應用的軟體廠商,都將有機會取得商機,因此,台灣軟硬體業者須積極在自身的領域發展相關技術,也要朝軟硬整合之路邁進,才能搶得先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