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層肉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12-13 17:19
分析/2013年應該避開的5大商業趨勢!
分析/
2013年應該避開的5大商業趨勢!
《CNBC》報導,又到了預言、估測和占卜未來情勢的年末時節,學者、企業和記者們無不趨之若騖,試著將您的目光鎖定在合宜趨勢上,避免業務受到影響,或許才是個明智決定。有時候趨勢熱潮不過是種旅鼠自殺行為,或者僅對非常小一部分企業有獨特意義,在評估明 (2013) 年走勢時,有幾項東西或許應該抱持懷疑態度:
1. QR 條碼
大家一定看過這些二維條碼出現在廣告、產品包裝或甚至商店內,此一應用概念係讓消費者用智慧手機拍照,透過應用程式辨識後,連接到產品營銷網站或者下載一些吸引人的內容。QR 原意為英文「快速反應」(Quick Response) 的縮寫,但實際市場情況卻不太符合原名。回到去 (2011) 年 6 月期間,研究機構 comScore 估計約達 1400 萬名美國人以手機掃描 QR 碼,但這數量僅占了整體行動電話用戶量的 6.2%。因此將 QR 碼作為營銷工具,恐怕代表著只能接觸到一小部份潛在客戶。
除此之外,許多消費者並不知道如何使用它們,種類繁多的二維條碼只會讓形式更加複雜,因此不要考慮,將您的時間花費在更容易理解的客戶溝通型態上就好。
2. 大量資料 (Big Data)
舉凡商業和科技領域,每個人都嚮往大量資料數據。但這個詞彙已經成為一種無形的口號,涵蓋應用於任何事物。真正的「大量資料」內含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個資料點。舉例說來就像天氣預測、或者 Google ((US-GOOG)) 整理的每日搜尋檢索紀錄。
這種等級的資料分析技術,可能遠遠超過您或您公司的需求,大多數企業決策乃奠基於小量資料:包含數十、百或千的資料點。如果沒有準備好系統設備,讓您定期或預先有效使用手頭上數據資料,那麼尋求大量資料技術一事,就顯得本末倒置了。
在此同時,要令大量資料產生意義,難度其實高於一般人所想像。不是人人都請得起統計學家 Nate Silvers 把持公司數據,比起透過大量數據篩選結果找出含義,不如花費更多時間微調產品,或與客戶親身進行聯繫。
3. 自己帶電腦上班 (BYOD)
高科技產業觀察家們對於 BYOD 有許多論述,此一觀念係讓員工攜帶自己的電腦、智慧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如此可以提高企業生產力。另一項信奉者主張的優點,是企業得以擺脫提供硬體的成本壓力。
但以實際情形探討,勞工們帶來自己的行動設備是好,但單單使用自己喜愛的電子設備環境,並不構成讓生產力突飛猛進的條件。且不要認為對員工省下硬體費用是明智抉擇,試想他們的電腦是否可能沒有適當更新升級?一旦出了問題,雇主能等待第三方沒有業務關係的維修業者,花上幾周時間修好機器,讓員工業務處理陷於空轉嗎?
搞清楚員工得做什麼,要有什麼資源才能達成,且在什麼時候需要;就算有人帶自己的設備來用,結果看起來很有經濟效益,也不需要讓所有人比照辦理。
4. 遊戲化 (Gamification)
遊戲吸引人注意、且很有趣,可以互動進行。無怪乎企業主紛紛踴躍加入行列,將遊戲機制帶入如內部應用程式,或者消費者面向的手機程式之中,顧客停留在旅館一段時間,或者頻繁在餐廳「打卡」,就能得到成就獎章,如此有何不可?
這種作法或許對部份公司有幫助,但仍像是個砸錢的解決方案,如果不具備經營手法、見解、產品和業務手段,吸引顧客到願意靠近關注,那麼遊戲化的點子依然沒有助益。
噱頭可以提高銷售額、員工的工作效率,或者短期內的任何數據,在管理學上被稱作「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新鮮感驅動下,人們開始對事物投入更多努力,但一切終將逐漸回歸平常水準,因為人們會習慣新的現況。當一切構思都被使用過,遊戲就只能仰賴消費者的喜好存活,且壽命趨向短暫,這應該不太符合企業主希冀的商業改進計畫。
5. 消費者網路公司
去年對消費者網路公司來說景況很好,風險投資家紛紛注入資金,第 3 季的種子期融資占交易量 57%。如 Cheezburger Inc. 和 Glam Medi 等知名草創公司結束主要投資發展期。市場上透過收購便能賺不少錢,即使臉書股價崩盤,仍砸下 7.15 億美元併購照片應用分享服務商 Instagram。
但別太心急,先看看藉由加速器、催化推手和草創競賽等崛起的消費者網路草創公司,今年便出現數百間,再來留意一下它們有多少已經被悄悄遺忘。盡管這一門產業持續受到關注,但已有初期跡象顯示,部份風險投資者開始將資金重心轉移。今年公司對公司的 B2B 行銷產業顯得有些亮點,特別以金融服務和資訊科技 (IT) 為主。
比起將每個商業構思化為消費網站,或者應用程式,更應該專注於思考作些什麼,才能在一些人眼中產生持久性的價值。盡管可能無法受到所有精英大公司注意,但至少你的努力會有一些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