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倩女幽魂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6-05 22:05
玻璃式投射式觸控面板將持續滲透至中大尺寸面板應用
1. 多元的中大尺寸的觸控面板技術:本次國際電腦展,我們看到許多廠商針對筆電、桌上型電腦、
All-in One PC 推出各類多點觸控操作介面,相關技術包含:4/5/6 多線電阻式、表面電容式、投
射電容式、表面聲波式、內嵌光學式等。其中,較吸引我們注意的為1). 展觸光電(TPK 持有51%
子公司)所展出的12.1 吋~27 吋的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2). 12.1~22 吋的表面聲波式觸控面板
(SAW)。3). 由田新技展出應用於中、大尺寸面板的眼球追蹤技術(eye tracking)、及Air Touch(類
似Kinect,係採用鏡頭感測)。
2. 2012 年將可見到玻璃式(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滲透至中大尺寸如AIO PC、MNR 等產品:我們認
為在iOS、Android3.0、Window8 等軟體帶動消費者需求,2012 年起將有愈來愈多AIO PC、
MNR 帶有觸控功能,而於2012 年底前,中大尺寸(12~27 吋)所採用的觸控面板技術為投射式電
容觸控面板(P-Cap)及表面聲波觸控面板(SAW; Surface Acoustic Wave)。我們看好投射式觸控面
板需求將可大幅成長,因其相較於表面聲波觸控面版具備最大優點1). 多點觸控操作。2). 僅需輕
微碰觸,即可產生靈敏觸控效果(除方便消費者使用,亦便於使用在強調攜帶便利、但螢幕易晃的
NB 產品)。本次參訪我們發現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成本已大幅下滑,因1). 技術愈加成熟2). 生產
良率提升 3). 中大尺寸所使用的材料成本並不特別昂貴。以19 吋玻璃式觸控面板的報價而言,已
自2010 年的200~300 元美金,大幅下滑至2011 年的100~200 元美金,雖仍為表面聲波觸控
面板的1~2 倍,但相對品牌廠商的高階產品而言,已落入可接受的成本區,而便宜的表面聲波式
觸控面板則將為中低階中大尺寸的使用主流。
3. 投射式(薄膜式)觸控面板應用空間則相對受限,短期應用仍以手機、Pad-like 等為主:代表廠商
如:3622 洋華、3584 介面,由於薄膜式觸控面板係採印刷製程,在其物理特性限制下(如:線距
難低於60 micron、印刷油墨完整度),較適合於3.5 吋手機~10.1 吋平板電腦,短期間在技術
尚未突破之前,仍難應用於中大尺寸(12.1 吋~27 吋)面板。
4. 結論與建議:一但玻璃式投射式觸控面板持續滲透至中大尺寸面板應用,對投射式玻璃式觸控面板
產業需求極大,惟期初因中大尺寸面板需求將以AIO PC 為先,NB 略後,故看好ITO 玻璃需求,
優於保護玻璃需求。相關受惠廠商包含:3673 TPK(買進;目標價1,100 元)、2384 勝華(中
立;目標價46 元)、8056 達虹、3615 安可(看好其ITO Sensor Glass 業務)、3149 正達
(看好其ITO Sensor Glass 業務)。投資首選為觸控面板技術領先者的3673 T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