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14/1453.jpg)
-
皮卡丘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10-28 16:15
富達:亞洲銀行可度過風暴 惟不建議貿然搶進
富達:亞洲銀行可度過風暴 惟不建議貿然搶進
2008/10/28 15:41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錢怡台北2008年10月28日電)針對亞洲銀行業前景,富達投顧指出,亞洲在金融風暴的慘痛教訓後,銀行放款顯得較為謹慎,且由於亞洲銀行大部分資金來自於國內存款,直接持有美國金融機構在美國和海外出售的結構型產品的部位也較低,因此亞洲銀行得以度過這次金融風暴,但不建議投資人貿然搶進銀行股。
富達投顧表示,亞洲在這次金融風暴顯得相對風平浪靜,不過先前傳出東亞銀行將出事的謠言讓市場為之大亂,可以看出目前投資人情緒極為敏感脆弱,導致香港金融管理局必須要宣布一系列措施以安定股市。
相對歐美國家來說,亞洲國家的金融服務較為單純。富達投顧表示,亞洲在金融風暴的慘痛教訓後,銀行放款顯得較為謹慎,因此讓亞洲的銀行體系整體而言狀況好上許多。在2004到今年首季期間,家庭房貸債務佔GDP 的比例相對來說持平,在台灣和南韓兩地略為上升,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則有所下降。
富達投顧表示,亞洲品質不佳放款的情況也不多見,根據財金研究機構Thomson Financial的統計指出,2007年亞洲企業總共擁有1.25兆美元流通在外的聯貸,和2.2兆美元的公司債,相對美國企業則共有5.39兆美元的聯貸和19.54兆美元的公司債。
富達投顧表示,一般而言,亞洲在地的銀行大部分資金均來自於存款,而非銀行同業間市場;亞洲銀行直接持有美國金融機構在美國和海外出售的結構型產品的部位也較低,例如許多德國銀行就必須沖銷大筆呆帳,到目前為止,美國和歐洲之外的區域,次級房貸相關證券壞帳沖銷的比率僅佔全球的3%,其中亞洲只佔一小部分,所以雖然有些銀行受到衝擊,但是美國的次貸證券應不致對亞洲產生系統性風險。
富達投顧表示,亞洲政府的金融體質較之前好,存款率高,企業資產負債表整體而言健全等特性,使亞洲銀行得以度過這次金融風暴;不過,這也並不表示投資人就能夠完全高枕無憂,亞洲區域內的銀行可能才剛開始要經歷較為艱困的時期。
此外,富達投顧表示,亞洲經濟比10年前更仰賴出口,隨著美國和歐洲需求下滑,亞洲出口已經大幅滑落,經濟成長開始減緩,而信心不足的問題甚至已經開始影響房地產市場,股市下挫和債券利差上升也顯示外資正在撤出亞洲地區。這意味著資金成本將會上升,貸款品質將會惡化,而收益數字也將會變得疲軟。
富達投顧表示,美國和歐洲銀行所發行的證券也可能產生更多問題,雖然亞洲可能避開震撼歐美金融體系核心的系統性風險,但不建議投資人貿然搶進亞洲銀行類股。富達投顧建議投資人,經濟剛開始減緩,重要的是要放眼全球尋找投資機會,發掘產業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