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ron chen 發達公司總經理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2-20 06:50
陸資來台規模 遠不如台資赴陸
去年第3次江陳會發表「陸資來台共同聲明」後,政府即開放第1階段陸資來台投資。由於政府態度謹慎,陸資迄今來台投資規模,仍無法與台資赴大陸投資的規模相比擬。
去年4月舉行的第3次江陳會發表「陸資來台投資共識」,成為政府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基礎。同年6月30日,經濟部頒布「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並公布陸資來台第1階段開放投資項目,共開放192項。
將近1年半過去,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11月底公布統計顯示,被核准的陸資來台投資案101件,總金額1.31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40億元。
事實上,到今年7月,也就是開放陸資來台滿1年時,投審會核准的陸資來台投資金額也才突破1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30.5億元;按經濟部官員當時說法,此一金額「符合當初設定目標」。
「這個數字小巫見大巫啦」,一位不願具名的台灣券商高層主管這樣說。
他表示,同樣由投審會審查,台資赴大陸投資案,每件少則500、600萬美元,多則上億美元,「去大陸投資1件,抵人家來台灣投資100件 」,更何況經第3地投資大陸的金額,還遠高於此數。
大昌證券經理張世墩分析,陸資來台規模至今有限,主因是政府開放程度有限,陸方想投資的項目多未開放,且第2階段開放至今仍無下文;加上法令對陸資限制仍嚴與在野黨不斷質疑,陸資來台投資意願自然不高。
張世墩指出,江陳會至今已舉行5次,開啟兩岸和解及往來的管道,反映在資本市場上,就是讓台股如今能重返金融海嘯前的位置;只不過,這1、2年來推升台灣股、匯、房市的資金,幾乎都是外資及海外台資,反而沒有多少陸資,倒是值得玩味。
就在外資及海外台資推升下,台股上週攻上8789點,創2年半來新高,新台幣匯率及房市也仍在波段高檔,絲毫不受第6次江陳會不簽署投資保障協議的影響。
法人對此普遍表示,投保協議牽涉廣泛,這次江陳會不簽署並不意外,對資本市場自然不至於有什麼影響。
如同法人所說,前5次江陳會陸續開啟陸客來台觀光、兩岸海空直航、通郵、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陸資來台投資的新時代,也讓兩岸關係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趨於正面,充分吸引外資及海外台資流入,唯獨少見陸資的影子。
至於要不要把門開大一點,讓陸資多來一點?還有,門要怎麼開?何時開?開哪些?開多大?或是不開?就有待日後的江陳會及兩會協商,繼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