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05:30

房市「軟著陸」可降低金融風險、但「硬著陸」可就是災難,泱泱大行請別再亂開地圖砲!(資料照)
中央銀行日前理監事會決議,除了利率連6凍、房市信用管制也未鬆綁。央行還特別針對信用管制措施與外界關切的預售屋、爛尾樓及換屋等議題,透過各項數據、表格與近萬字來詳細說明未鬆綁理由,只是其中一頁專欄:「房地產產業是否為驅動經濟成長之主力?」卻對特定產業開起「地圖砲」(意指對某個群體進行攻擊);我們當然力挺央行制定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但可不希望成為自走砲,對所謂「經濟成長貢獻不高」產業胡亂開轟。
央行有著龐大研究團隊,引用的數據理當有其本。專欄「點名」2024年營建業與不動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皆不高,分別僅0.07與0.06%,遠低於製造業2.68%;這是想表達什麼呢?信用管制的正當性嗎?還是這些產業可忽略不計?
那同樣可引用主計總處另一組數據,2024年營造業占國內生產毛額構成比約3.11%、不動產業約7.58%,雖低於製造業的35.23%、批發零售業的13.56%,卻較金融保險業的6.42%為高;若看名目金額,營造業生產毛額約7904億、不動產業達1兆9279億,合計破2.6兆,較金融及保險業的1兆6322億還要高。
若同樣採取專欄的「以偏概全」方式,難道房產業重要性遠高於金融保險業嗎?電力及燃氣供應業、運輸及倉儲業與資訊及通訊傳播業等可忽視嗎?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農林漁牧業等是在拖成長後腿嗎?
專欄還舉例,營建業與不動產業受僱員工人數占比不高,合計不過53萬餘人。那依勞動部今年6月最新勞退薪資提繳統計來看,營建業提繳人數雖不如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醫療社服業與住宿及餐飲業,但也排名第5,多過後面的10幾個業別;難道這些行業受僱員工沒有努力打拚經濟嗎?
避免房市泡沫影響到金融與經濟穩定,打炒房當然有其必要。但要謹慎的是,台灣人最大的資產與負債都是來自於房產;到今年7月底,整體房貸餘額11.6兆、土建融3.4兆,合計逾15兆元;房市「軟著陸」可降低金融風險、但「硬著陸」可就是災難,泱泱大行請別再亂開地圖砲!(高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