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靓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5-09-14 08:20

心臟器官晶片 14天打造心肌 心跳轉成電壓

自由時報
2025年9月14日 週日 上午5:30
0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器官晶片可培養人體細胞,一般心肌細胞培養需耗時半年,步驟繁複且成本高昂,台灣大學應力所副教授許聿翔獨創技術,最短十四天就讓心肌細胞接近心臟肌肉,再加上壓電材料,機械結合生醫,把心跳轉成電壓,免高解析度顯微鏡就可偵測數據,目前更推出多孔盤自動化監測系統,可直連業界產線機台,將可快速商業化。
許聿翔表示,研究心臟器官晶片,關鍵是心肌細胞培養,傳統培養皿作法,需好幾個月至半年,才能達模擬心跳同步化,團隊透過溝槽結構與細胞力學,加上特殊基材,「騙」心肌細胞如在體內環境,僅十四天到十五天左右,就達同心圓收縮的同步化。
廣告

大幅提高新藥測試效率
「機械也可結合生醫!」許聿翔說,該心臟晶片結合壓電材料,讓心肌細胞跳動訊號直接轉成電訊號,搭配檢測業界的格式,已開發多孔盤自動化監測系統,有別其他晶片一次測一種藥,團隊設計一盤可塞三種藥,大幅提高新藥測試效率。
小動脈器官晶片 國際期刊肯定
另,許聿翔團隊花費四年打造出小動脈器官晶片,今年七月全球首發,獲國際期刊肯定,可模擬血管從微血管到小動脈的發展,重現人體生理機制,有助測試藥物對血管收縮、栓塞等藥效。
許聿翔另統計,過去藥廠做心臟藥物的動物實驗,一天犧牲一隻兔子僅做三次實驗,未來透過心臟晶片,可降低實驗動物犧牲,加速藥物開發進程。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