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12:43

中國消費者長期儲蓄,不願投入消費支出,主要問題在於股市持續低迷。(彭博資料照)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消費者長期儲蓄,不願投入消費支出,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想要改變這一問題也難以達成,《彭博》指出,核心原因在於中國的股市。中國股市近期走高迎來牛市,但實際上,在大規模上漲後,中股也才剛恢復到十年前的水準,而股票投資報酬率較低也促使消費者轉向儲蓄。
《彭博》報導,即使近期出現反彈,中國股市指數也才恢復到10年前泡沫破裂後的水準,糟糕的報酬率非但沒有刺激投資人消費,反而將他們推向儲蓄。十年前,投資1萬美元於標普500指數,如今價值以成長2倍多,而同樣的金額投資於中國滬深300指數,假值僅成長約3000美元。
長期關注中國市場的人士認為,部份原因是結構性的問題。中國的證券交易所成立於35年前,旨在幫助國營企業引導家庭將儲蓄用於建設道路、港口和工廠,但交易所一直沒有太重視為投資人帶來回報的這件事。這種偏差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包括股票供應過剩、上市後操作不當等,這些問題持續給規模達11兆美元的市場帶來壓力。
中國領導人面臨解決這一問題的壓力,習近平希望依靠國內支出,讓中國達到5%的經濟成長目標,特別是目前正處於中美因龐大貿易失衡而爆發的關稅貿易戰升溫之際。與此同時,北京也有理由繼續優先發揮市場作為資本來源的角色,中國需要大量資金來培育企業,藉此支撐其科技雄心,即使這些企業的獲利能力仍值得懷疑。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劉紀鵬表示,儘管新的證券主管做出了一些改善,但長期以來,中國資本市場一直是「融資者的天堂,投資者的地獄」,監管機構和交易所總是有意無意的向資方傾斜。
中國股市漲勢的限制在今年再次浮現,儘管AI領域樂觀情緒高漲,但滬深300指數的漲幅卻不到7%,明顯落後歐美的基準指數。這種不佳的表現,包括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在內等因素,有助於解釋中國儲蓄率異常高的情況,目前該國儲蓄率已達可支配所得的35%。
過去1年,中國高層開始更加意識到股市作為財富創造工具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社會安全體系分裂加劇民眾不安的情況下,這一點尤其突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2月的1次會議上承諾穩定房地產市場和股市,這是中共高層會議上罕見表達對股市的支持,該機構也在7月呼籲「強化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市場低迷的局面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中國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表示,交易所主要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加強企業增資,但說到保護投資人利益,很少有交易所真的主動去做。
2022年,中國新股發行數量爆發性成長,成為全球最大IPO市場,然而,由於股東保障不足,以及對IPO造假行為監管不力,導致股價暴跌、企業退市,散戶紛紛踩雷。近年來,中國監管機構強化了對IPO的審查,並鼓勵企業將更多利潤回饋給投資人,但改革仍未能將市場轉變為優先考慮投資者回報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