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 05:30

內政部最新發布的低度使用(用電)住宅統計報告,空屋率大於20%(每5宅有1宅是空屋)區域,全國竟高達31個鄉鎮市區。(示意圖,中央社資料照)
根據內政部最新發布的低度使用(用電)住宅統計報告,低度使用住宅比率(俗稱空屋率)大於20%(每5宅有1宅是空屋)區域,全國竟高達31個鄉鎮市區。
攤開列表一看,幾乎全數位於偏鄉,像是新北市平溪、雙溪與高雄市那瑪夏區、甲仙區,及屏東縣霧臺鄉、新竹縣五峰鄉、澎湖縣白沙鄉、連江縣莒光鄉等。
近幾年鄰近國家中的日本,早陸續有鄉鎮淪為空城,不但引起網紅拍片探險的新題材,甚至部分鄉鎮因人口老化、工作機會少,年輕人紛紛搬離,導致出生率長期處於低檔、甚至掛蛋,隨著村民離世,人口數越來越少、空屋也越來越多,到處可見年久失修的房屋,進而演變成「滅村」危機。
「空城」現象也逐步在台灣偏鄉蔓延開來,尤其人口老化、工作機會缺乏、出生率低等三大社會現象交疊衝擊,隨之而來的是年輕人搬離、廢校、空屋率上升等現實情境。
幾乎全球城市在都市化過程中,難免出現人口過度集中都會區,造成擁擠,甚至公共設施無法負荷,反觀偏鄉則在都會區吸納大量人口之後,逐漸凋零、人口也跟著老化,更缺乏新進住人口支援,最終只能淪為空城。
偏鄉通常面臨醫療、交通等不便等問題,以日本節目「秘境有房好吃驚」為例,拍攝題材常常是深山裡只有一戶住家,居住者多數是高齡長者,外出採買、辦事都只能靠自己開車,且路途都是山間小徑,其實相對驚險。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少子化的現狀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又碰上偏鄉空城化的進行式,因此近幾年不時因為颱風、地震等天災,進而出現救援困難等情況。(徐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