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4-11-09 08:39
一切法不應執著
最初,我們曾經深愛並珍惜這個身體,但當我們不斷地觀照和保持覺知時,逐漸發現這個身體充滿了負擔,充滿了痛苦,是無法掌控和控制的,只會逐漸損壞和衰老。
心便開始厭倦,慢慢放下執著,真正地放下。其實它是可以放下的,真的可以。只是我們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所以還不知道心如何放下身體,但其實它確實能放下。
這是我們不執著於法的途徑,一切法不應執著。
這只是色法,那名法呢?
名法包含心與心所,心是知覺各種對象的自然狀態,心所是隨心生起的種種狀態,比如快樂和痛苦的感覺。心本身並不快樂或痛苦,快樂與痛苦是滲透進來的感覺。
心本身並非善或不善,心變得善是因為善的心所滲透進來,例如信心、精進生起時,心便成為有信心、精進、正念和智慧的善心。
有時心本身既非善也非不善,但當貪、嗔、癡滲入並佔據心時,它就變成了貪心、嗔心、癡心。
心本身既不善也不惡,它是中性的。它之所以善、惡、快樂或痛苦,是因為這些狀態滲透進來。
當我們修觀時,要逐漸觀察清楚。快樂並非心,正如法師常教導的那樣 ~ 觀察吧,快樂是被覺知的對象,而被覺知的不是心,心是那個去覺知的;痛苦也不是心,它是被心覺知的對象,訓練自己去看清。
我們的心一整天不是快樂就是痛苦,或者是無動於衷的狀態。每天有這三種感受不斷地循環著。
如果我們不斷地練習去覺知去觀察,最初會發現“現在的心是快樂的”,或“現在的心是痛苦的”,或者“現在的心既不快樂也不痛苦”。
最初是這樣看到的,接下來隨著我們的正念和定力變得堅強,心真正地安住下來,我們會獲得更細微而清晰的智慧。我們會發現心並非快樂,心是那個去覺知的,而快樂只是滲透進來。
心與快樂是不同的,是不同的“蘊”,心是一種“蘊” ,受、想、行、識是不同的種類。
心屬於“識蘊”,是對眼、耳、鼻、舌、身、意六處的知覺;而快樂與痛苦的感受稱為
“受蘊”。最初我們以為“我快樂,我痛苦”,但當我們持續觀察,會發現心在感受快樂,心在感受痛苦,繼續觀察,會發現快樂是一種,心是另一種;痛苦是一種,心是另一種。它們分開了,這就是我們能夠分辨出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