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39/13978.jpg)
-
威武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3-03 08:51
ECFA勿和選舉綁一起
2010-03-03 工商時報 【記者彭媁琳/北京專訪】
對於台灣有些民眾對簽署ECFA心存疑慮,經大陸商務部權負責研議ECFA協商內容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張漢林表示,其實在兩岸商談ECFA過程中,台灣的一些談話已經給大陸方面很多壓力,台灣應該考慮,如何儘快參與大陸崛起的商機,如此才能掌握先機,取得實利。
張漢林並舉香港、澳門當時簽署CEPA時的例子指出,「10多年前港澳提到CEPA也覺得好笑,認為自己是高度自由的經濟體,怎麼能跟大陸這種不開放的經濟體綁在一起,這會倒楣的。」後來在1997金融危機衝擊下,香港經濟成為被動狀態,被迫向中共中央政府求救。
此外,張漢林也提出大陸內部面對來自台灣壓力的想法,他表示,台灣不可以因為選舉或各種壓力,而單方面提出各種時間表或其他要求,其實大陸方面在談判卻很少提出什麼東西要台灣必須接受,反而都是台灣在給大陸壓力。
張漢林表示,台灣可以想一下,如果10年以後大陸經濟又翻了一倍的話,台商在裡面可以佔到百分之多少?台商力量愈來越小時會怎麼辦?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去想,那台灣對ECFA就應該有更前瞻性的考量,而不是拘泥於過於瑣碎細節。他並表示,大陸GDP超過1兆的省份有很多個,未來發展只會越來越大,所以要更有遠大的抱負與理想去看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否則台灣在大陸的力量只會越來越弱。
此外,中國大陸和巴基斯坦簽署FTA,只花了9個月進行談判,是因為巴基斯坦需要中國的援助,而且雙方有密切的政治、經濟、軍事往來,所以可以說簽就簽。但是台灣不一樣,兩岸之間經貿關係並未正常化,要一下子跳到進行類似FTA安排的談判,是很困難的,也是全世界都沒有出現過的例子。他說,「經貿正常化和推動類似FTA安排是不能單軌進行的,所以必須要讓推動經貿正常化和類似FTA安排兩者同時並進。」
他透露,在台灣的壓力下,有些大陸官員就會不服氣,認為又不是受台灣指揮、不是台灣說的算,這就造成了雙方談判時會出現一些誤解與摩擦。
而且,ECFA是兩岸經貿的長久合作協議,不要和一時的選舉綁在一起,變成決定國民黨命運的東西,這樣就像是在賭博,只會讓台灣在兩岸關係局勢中更加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