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IMF)6日調高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至6%,為1970年代以來最高水準,主要是靠各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採取空前規模的因應政策。台灣今年預估將成長4.7%,較去年10月的預測值上調1.5個百分點,表現優於南韓與香港。
IMF公布最新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預估將成長6%,比元月時預估的5.5%調高0.5個百分點,但各國展望分歧,尤其是美國超強。今年全球貿易額預估成長8.4%,略高於元月時預估的8.1%。
美國今年經濟預估將成長6.4%,比元月的預估調高1.3個百分點,也是1980年代初期以來最高,因拜登政府付諸實施1.9兆美元紓困計畫,預料將帶動經濟強勁成長。
相較於1月的預測,其他已開發國家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僅小幅提高,歐元區上修0.2個百分點到4.4%,日本調高0.2個百分點到3.3%。
所有新興經濟體預估成長率僅上修0.4個百分點,為6.7%;中國大陸上修0.3個百分點到8.4%,印度則由11.5%上修到12.5%,表現傲視所有主要經濟體。
在亞洲,IMF調高台灣今年成長率預測至4.7%,遠高於去年10月時預估的3.2%,也將分別優於南韓的3.6%、香港的4.3%。
IMF指出,所有地區與各所得群體呈現不同的復甦速度 ,主因各國疫苗接種速度,經濟政策的支持程度,以及經濟結構大不相同。
IMF強調,今年美國經濟將能恢復到肺炎疫情爆發前的水準,許多已開發國家要到2022年才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新興及開發中經濟體可能要等到2023年。
IMF指出,經濟展望仍充滿不確定性,多項因素都可能輕易顛覆目前的樂觀預估,首要因素便是抗疫能否成功。另一因素為擴張性政策能否持續,尤其是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可能提前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因而帶動公債殖利率大幅上升,這也不利全球經濟復甦。
IMF建議,各國應「漸進」縮減政策支持措施,以免發生「財政懸崖」效應;央行也應對貨幣政策提供「明確的未來指引」,把資金流動陷入混亂的危險降到最低。IMF建議新發行6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DR),以提高全球流動性,並協助新興及低所得國家因應債務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