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台灣晶片停供一年 全球14兆蒸發
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2021.04.01
台灣晶片多重要?美國研究:供應中斷,全球14兆蒸發。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FacebookTelegram列印
全球晶片供應嚴重短缺,凸顯出了各國對台灣的依賴,多國也逐漸開始審視當地的半導體供應鏈,擬投巨資扶持本土半導體晶圓,至於台產晶片究竟有多重要?據一份美國研究顯示,若台灣的晶圓代工廠停擺1年,可能進而導致全球電子供應鏈隨之中斷,造成將近500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4兆)的損失。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簡稱SIA)在今(1日)公布調查結果,設計先進晶圓的智慧財產權和軟體由美國佔大宗,製造晶片的關鍵特殊氣體由歐洲把持,而最先進的晶圓產能全集中在亞洲,其中台灣佔92%、韓國佔8%。
SIA報告中還提到,若台灣晶圓廠停擺1年,全球的電子供應鏈將被迫中斷,並損失近5000億美元;此外,如果要擁有能夠取代台灣產能的晶圓廠,則可能至少需要花上3年的時間,以及350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才有希望達成。
該報告中還警告,各國政府實現國內晶圓自主的願景並不可行,將令全球面臨達1.2兆美元的損失,進而造成半導體價格大幅上漲約35%至65%,並轉嫁至消費者電子設備的成本上。
(中時新聞網 蔡宗倫)
延伸閱讀
英特爾強攻晶圓代工 季辛格:亞洲產太多
產能供不應求 晶圓代工旺透
集邦:晶圓代工產值2021續創高
晶圓代工晶圓廠電子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