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kkey 發達集團執行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8-18 17:13
華爾街銀行苦於撙節成本 印度抓住外包商機
委外代工過去一向是科技產業最盛行省錢方式,現在這股風氣也吹向華爾街銀行業,受到次貸和信貸重擊的投資銀行們為了降低成本,紛紛將內部重要的工作外移至印度,為印度帶來1股不容小覷的商機。長久以往,未來華爾街銀行架構的方式將有重大改變,留在總部的高薪主管的工作可能隻剩下對客戶送往迎來。
印度1家名為Copal Partners的研究公司,專門大量「製造」股票、固定資產和交易研究報告,並將這些「產品」交給一些頗負盛名的分析師和銀行,雖然這裡距離美國華爾街甚遠,但是Copal總裁Joel Perlman指著辦公室驕傲地說,這裡就如同1家大型華爾街銀行。Copal的銀行客戶收到資料,進行編輯、再包裝後以自家公司的名義推出研究報告、推銷冊子和給客戶投資建議。
美國銀行業過去隻願將後勤的工作交由印度業者代勞,現在連大量處理資料的工作,也轉移至成本比紐約、倫敦和香港低廉的地區,這個轉變被稱之為「知識流程外包」(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KPO)、「業務外移」(off-shoring)或是「高價委外」(high-value outsourcing),在這股潮流中,受惠最大者非印度莫屬。
美國銀行業裁員壓力大 工作外包機會增多
在紐約,甚至倫敦的銀行業因為次貸而背負數10億美元的虧損,再加上信貸業務不振,目前正厲行節約,未來幾個月會有更大動作來壓低成本,根據銀行顧問業者Celent在4月發布的調查資料,光是紐約銀行業,2008年薪資和津貼就會比2007年大減180億美元,金額是有史以來單1年度最大紀錄。
整個美國銀行業醞釀在2009年前資遣20萬名員工。這些離職員工的工作未來就是轉移到印度、東歐這些相對穩定的地區。幾年前,華爾街銀行小心翼翼地嘗試著把研究的工作外派至印度,Copal、Office Tiger、Pipal Research和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都是合作對象。
5年過去了,昔日的涓涓細流,今日已成湍急的洪水,業者表示2008年這方面的業務估計將成長20%至40%。現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印度約有500名員工進行研究和統計的分析,高盛(Goldman Sachs)在班加羅爾(Bangalore)的3,000名員工中,約100人負責投資研究。
摩根大通(JPMorgan)在孟買地區有200位分析師為全球的投資銀行部門運籌帷幄,進行產業分析、編纂資料和製作行銷材料,同時在孟買也有125位分析師支援該行在全球研究部門。花旗(Citigroup)在印度雇了2.2萬名員工,其中數百人負責投資研究。理論上來講,華爾街估計有40%的研究相關職務,約相當數萬個工作會外派至其他地區。
接下來,較為複雜的工作,諸如衍生性商品、計量交易模式的創造,甚至是交易部門,也可能轉到其他地方去進行。演變到最後,華爾街投資銀行的架構方式將會有重大的轉變,除了交易人員、客戶代表和管理階層之外,每種工作都會重新配置到印度、菲律賓和東歐這些較為廉價的地區。未來紐約或倫敦高薪銀行主管的主要任務大概隻剩下:迎接客戶和握手說再見。
儘管將重要部門外派已經是趨勢,多數華爾街銀行都將這個視為敏感話題而不願多談,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Merrill Lynch)和花旗集團都對高階主管下封口令,不準針對此發表意見,媒體公關也隻能大玩文字遊戲,例如有位發言人說,他的公司在印度的支援事業並不是外包設備,而是1個「優秀的營運中心」。
但也有一些銀行大力推展,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在全球低成本地區計有6,500名員工,包括印度、波蘭和新加坡,其中約500人從事所謂的高價值(high-value)工作,並且在固定資產、信貸和外匯研究方面有幾個小組負責。瑞士信貸主管透露,客戶對這些調整基本上還能接受,隻要客戶能夠得到好品質的產品,跟他們喜愛的分析師討論,地點並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