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熾翼火龍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1-31 11:14
LINE前執行長 創業「一生懸命」
2016-01-31 04:30 經濟日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LINE前執行長森川亮去年4月中交棒,自己募資再創業「C Channel」。他當初以短期間開發出LINE,一推出就大獲好評,後來他賣掉LINE,決定離開一手打造的公司。他說不願讓自己太安逸,也不願在公司備受禮遇,「會使我失去競爭力」,所以離開。
他說,許多大企業的失敗是不願意毀掉過去的成功,想要守住成果,但時代變化太快,讓變化變成強項才能生存。
森川亮卸任後將經營經驗寫成《簡單思考》,討論他在網路時代的快速創新與管理經驗。他昨(30)日參加論壇分享創業心得時表示,前幾天看了不少台灣選舉節目,知道台灣也將面臨轉變,或有不安。他鼓勵台灣民眾,不管是抱持正面或負面心態,變化來了,就是會變,不如用正面思考態度面對,才會有創新的可能。
他自己創業女性時尚影音網站,公司僅20多人,他說看待同事宛如家人,至於創業成功的關鍵點,就是「一生懸命」(日文,意謂拚命去做)就對了。
台灣近年也掀起創業潮,但不少創業被批評過於「小確幸」。森川亮說,創業只是一個起點,創業者要有理念,去改變世界、讓世界成功,幫助他人,這樣的創業才會有更大的格局。
他在包括日本電視、Sony等大企業工作20多年,總是不斷在企業中挑戰新領域和產品,也因為內部制度限制,他常薪水減半、加入新的公司。例如他注意到收視率的重要性,研究分層調查並分析,讓收視成為第一。他曾期待在大企業中成立新的研發部門,但許多構想成功了也被企業內大老質疑。
他在NEVER(LINE母公司)做搜尋時,體認到讓搜尋變成資訊交換方式,讓人的溝通更活性化,就在日本東北311大地震後,催生了LINE。短短一年七個月,讓LINE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極度仰賴的重要產品。
他說,在LINE的管理經驗中,發現日本人喊著創新卻不喜歡變化,加上LINE本身的外國員工,市場又激烈變動,若不能把因應變化轉為自己優勢,是無法成功的。他的管理心得是「不用企畫書」、「不開例會」。
他說,管理的重點本身,就是變化。身為管理者有必要讓員工知道環境的改變,要不斷挑戰、創造新價值才不被淘汰。他甚至懶得開會、不寫計畫書,因為他說等到規劃書寫出來,都已過期了。
森川亮對管理有一套「動物園理論」,野生動物型員工在企業中不受歡迎,與公司的協調性不好,但他們最能隨機應變,在快速變化環境中的生存者。他也最欣賞足球運動,足球式的管理就是球員能靈活補位,球在誰面前,就由球員決定策略。
森川亮在Sony最光輝的時候離開公司,眼看Sony從巔峰到衰退;他說,企業走到頂點不會留在頂端,會往下走,大多數走到尖峰的企業都捨不得砍掉成功,創造新的商機,因此被淘汰。
他以亞馬遜為例指出,亞馬遜以網路書店起家且成功,但看到了未來,所以推出打擊紙本書業績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