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peak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1-23 22:26
我貿易競爭力 退到全球第14 政經不穩、FTA簽得慢 小確幸心態限制大格局
【黃馨儀╱台北報導】IEAT(Importers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台北市進出口公會)昨發表「全球重要暨新興市場貿易環境與發展潛力調查報告」,台灣全球綜合貿易競爭力排名由2014年的12名下滑至14名。
計劃主持人中原大學企管系教授呂鴻德分析,除台灣總體政經環境不穩定,我國對外洽簽FTA (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緩慢外,還有民眾的「小確幸」心態也是主因;期盼台灣要像美國一樣有「大格局」和「高度」,才能創造競爭力。
美連5年持平與上升
進出口公會昨發表今年度最新報告,自2009年發表IEAT調查報告以來,今年調查對象從34個提升到54個經濟體,今年的研究架構除原先的「一力四度」外,再新增「貿易趨勢度」,以符合市場脈動需求。
呂鴻德指出,全球54個貿易區的綜合競爭力來說,前3名為新加坡、美國及加拿大;從2011年至今,新加坡已4次名列冠軍,美國則是唯一連續5年表現持平與上升的國家,顯示美國經貿復甦力道穩定增強,有助領導全球經濟回溫,而中國、韓國與香港仍是台灣前3大的貿易競爭對手。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今年的排名繼2014年排名掉出第10名後,因與他國簽署FTA進度緩慢,加上國內總體政經環境相對不穩定,今年排名由12名降至14名,連續2年衰退。
呂鴻德對此憂心指出,除與我國對外洽簽FTA進度牛步外,兩岸服貿協議延宕、過度布局中國市場、產品附加價值偏低,也是造成我國貿易競爭力衰退的因素。
此外,近年來因日本興起「小確幸」心態,因而讓日本經濟衰退了24年;因台灣受日本影響極大,現在也學習到這種態度。呂鴻德表示,如果這在美國絕對不會發生,他期盼台灣要學習美國,擁有大格局和高度,因為「大時代才有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IEAT最新綜合貿易 競爭力前10名
對外貿易拼18.9兆
為了提升產業在國際的競爭力,IEAT除建議產業應積極應對,朝美國、印度、中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與荷蘭等7大利基市場發展外,也期盼政府應加速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找出商業發展的趨勢軌跡。
經濟部次長卓士昭表示,面對國際經濟局勢瞬息萬變,協助中小企業產業轉型,提升出口競爭力,才能鞏固歐美與新興市場商機。
目前經濟部已推出「中小企業出口客製化」的輔導機制,希望發掘出具有出口潛力的中小企業,為廠商創造更有利與公平的競爭環境;去年台灣對外貿易總額已達5881億美元(約18.53兆元台幣),盼今年突破6000億美元(約18.9兆元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