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4/428.jpg)
-
Jeremy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4-16 13:45
4/17號傳真稿筆記
到底是誰在買中鋼(2002),最近成了市場熱門話題,4月14日,中鋼爆出36.25萬張大成交量,並且急拉上漲停板,促成中鋼大漲的消息是報載台塑集團在台塑鋼廠喊停工後,挾巨資買中鋼,造成市場上一股追價力量,硬是將中鋼的股價拱上漲停板,且中鋼股價連續數日都上漲,到16日為止,中鋼已來到27.5元,是誰大手買進中鋼的股票?
事實上,這則捕風捉影的消息,似真又似假,且很難查證,不過以台塑集團幾十年來的經營風格來看,台塑入股中鋼可能性很低,因為台塑參與的事業,通常都必須由台塑主導,除非是贊助性質,台塑不會為了賺股票差價而投資,更何況,台塑的鋼鐵團隊練兵已有一段時間,台塑介入鋼鐵業是時間的問題,台塑會去參股投中鋼,恐怕是微乎其微的事,果真當天,台塑董事長李志村就出面闢謠說絕對沒有這回事。
那麼是誰在買中鋼?不是台塑,也不是外資,因為今年以來,外資一路賣超中鋼,張數已超過120萬張,換句話說,從外資殺出來的中鋼籌碼已超過1成以上,外資在中鋼的持股也從24%降到15%左右,況且,中鋼從去年第四季大虧185億元之後,今年首季虧損的金額恐怕逾百億元,中鋼虧損不止,使得散戶更不敢介入,那麼誰有這個膽子介入中鋼?
市場遙指是中資,這可能性不小,有幾個關鍵理由,一是中國鋼鐵是兩岸鋼鐵業第一家鋼鐵廠,蔣經國推動十項建設,馬紀壯、趙耀東共同開創中鋼,那個時候,中國的鋼鐵業還沒有創立,「中國」的桂冠落在台灣身上,後來中國的鋼鐵廠陸續成立,由於「中國」已被台灣拿去用,於是才有寶山鋼鐵、首都鋼鐵、武漢鋼鐵、馬鞍山鋼鐵……等鋼鐵公司的成立。「中國」這個中央名詞被台灣拿去用,中國大陸的鋼廠只得用地方命名,這是中國大型產業中,沒有以「中國」命名的特殊景象。
中鋼原本是世界第七大鋼廠,但是這幾十年來產能增加有限,名次一直往後掉,反而是中國的鋼鐵廠名次一直往前挺。目前寶鋼以3544萬噸產能躋身世界第3,河北鋼鐵集團以3328萬噸排第6,武漢鋼鐵以2773萬噸,從第10名跳升到第7,而江蘇的沙鋼集團則以2330萬噸,排名世界第9。全世界十大鋼廠,中國的鋼廠已搶到4席。
儘管中鋼排名已退居全球第25名以後,但是中鋼的技術,獲利能力仍是受到兩岸三地高度肯定,目前中鋼股本1201億,市值約3千億上下,換成人民幣約600億,以目前中國資金之充沛,600億人民幣如果能買下中鋼,那是很划算的交易。況且,買下中鋼,也等於把「中國鋼鐵」買下來,也許有一天把寶鋼的名字換上「中國鋼鐵」的招牌也不錯。
兩岸進入發展的新階段,除了陸客積極來台之外,陸資來台也將成為必然趨勢。1997年之後,中資大規模進駐香港,炒熱了香港樓市與股市,那時候很多紅籌股一下子漲了幾十倍,威力之大令人嘆為觀止,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又比1997年之前威力大上好幾十倍,中資買台灣,輕輕一舉手就可炒翻台灣,這次傳說哇哈哈入股愛之味,已讓愛之味股價翻滾近1倍,未來中資在台股將扮演喊水會結凍的角色,威力之大將超過外資,中鋼的波瀾只是序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