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粉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4-11-20 09:08

以為失智 原來是老年憂鬱

年近七旬的張姓男子總覺得身體違和,失眠、吃不下飯,對事情意興闌珊,兩個月看診十多次都查不出毛病,他開始覺得人生無望,反應變遲鈍,記憶力也越來越差,家人以為是失智症;醫師說,患者是典型憂鬱症,但行為卻以「假性失智」呈現。
國泰綜合醫院身心科主任葉宇記表示,老年憂鬱症患者不會直接說自己心情不好,反而會以身體種種病痛來表現,即使檢查都正常,還是擔心得了心臟病、癌症、或者是中風,晚輩總以為只是老人家瞎操心。
葉宇記表示,張姓男子即是典型的憂鬱症,但是行為卻以「假性失智」呈現;也就是病人看來反應變遲鈍、記憶力變差,看起來很像失智症。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內政部去年底統計, 65歲以上的人口 269萬,占總人口 11.5%;以老年憂鬱症盛行率約 12%推估,國內至少有 32萬老年人罹患憂鬱症。
與一般失智症患者不同的是,憂鬱症引起的假性失智,面對問題會直接說「我不知道」,一般失智症患者樂於回答卻是答題錯誤;假性失智的患者通常會強調「不會做」,失智症患者會刻意隱藏失能,甚至不覺得記憶力退步。
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統計分析,去年 65歲以上老年族群自殺死亡率 (每十萬人口 32.1人 )高達一般人口的 2倍 (每十萬人口 15.3人 ),自殺原因以慢性疾病問題最高 (37.3% )、其次為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 (31.8% )。
葉宇記表示,對於老人家的心情,更需要持續的關心鼓勵、陪伴老人家進行適當的運動,也能幫助老人家早早走出憂鬱,重拾歡顏,若發現有憂鬱、失智傾向或是自殺企圖,應儘快就醫求助,以免憾事發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