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蓮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8-12 12:44

機器人時代,IPC產業爭控

2014/08/12 12:36 【時報記者陳奕先台北報導】
為解決持續攀升的勞動成本,近年多家大廠尋求自動化生產設備取代人力解決方案,智慧型機器人產業未來幾年將快速增長,吸引工業電腦廠也積極投身該領域,視該應用將替公司帶來下一階段成長動能,更可望成為我國未來的核心產業。
據統計,全球智慧型機器人產業2010年全球產值估計約為110億美元(新台幣3300億元),預計在明年全球產值預測成長至500億美元(新台幣1.5兆),2018年更將達700億美元(新台幣2.1兆)。其中,台灣預估2015年可達650億台幣(產值),全球市佔率5%-7%。
近年來,全球面臨勞工薪資持續調高,其中又以中國增幅最讓企業頭疼,加上不時有缺工現象,因此,各產業積極尋求自動化生產設備及機器人取代人力解決方案,有鑑於此,發展產業用機器人順勢而起,除了鴻海透過龐大的集團資源,規劃建立百萬機器人大軍,取代中國龐大的勞力需求,研華 (2395) 、凌華 (6166) 、新漢 (8234) 等工業電腦廠也鎖定這塊商機。
研華除了去年以總額7.3億新台幣全額併購寶成工業旗下的工業控制器子公司寶元數控,並切入發展機器視覺,針對機器人的「大腦」與「眼睛」(「控制器」與「視覺導引系統」)深入布局,更與上銀策略聯盟,期望能藉由雙方資源整合發揮綜效,以進一步提昇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產業之國際競爭力。
凌華研發機器人相關技術多年,為國內最早切入該產業的IPC業者,過去同樣積極朝「控制器」與「視覺導引系統」發展,國際機器人大廠如日本愛普生(EPSON)、電綜(DENSO)、 歐洲艾波比(ABB)為主要客戶;近期更攜手工研院合作、自主開發視覺導引機器人計畫。
新漢近年也積極布局該領域,過去致力於研發乙太網路控制自動化技術(EtherCAT),憑藉其EtherCAT領先技術,自主研發EtherCAT控制器,挾著優異效能與上銀、固高科技三方共同研發的工業機械人,預計本月起以每月100台的速度出貨,在年底前達500台。法人表示,新漢今年來自EtherCat控制器營收,將達1億元,明年可望倍增。
產業用機器人在汽車製造應用最為成熟,但過去日、德等工業大國已在該領域佔據有利位置,儘管台灣在汽車工業佔有一席之地機會不大,但在半導體業、工具機、食品等領域擁有良好的實驗場域,很有發展機會,吸引國內業者紛紛投入發展機器人應用。
去年10月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的ROBO-STOX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ETF(ROBO),主要列入全球重要的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公司,台灣共有鴻海、上銀等業者被選入,數量僅次於日、德等傳統工業大國,顯示台灣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相當積極。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表示,台灣廠商最厲害就是聯盟跟群聚,面對日、德等工業強國,在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台灣唯一的機會就是「打群架」,期望能以過去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模式,藉許多廠商一起分工,用策略聯盟平台發揮群聚效應,提昇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產業之國際競爭力,讓機器人成為我國未來20年的核心產業。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