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v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7-16 10:29
中美海權博弈進入新階段 美國艦隊建設速度急劇下降
中美海權博弈進入新階段 美國艦隊建設速度急劇下降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和訊網)2014-07-1610:06
近期,兩年一度的“環太平洋(601099,股吧)”多國聯合演習在美國的主導下展開,首次作為正式參演成員的中國海軍高調亮相,不僅派出4艘主力艦艇、2架艦載直升機、潛水分隊和特戰分隊等1100多名官兵參加該演習,還參加火炮射擊等七大科目的演練。據說,這是中美雙方經過反復協商作出的精心安排,正如美國國務院東亞事務助卿拉塞爾所言,此舉旨在向外界發出信號:兩國軍事關係正在取得“持續且有實質內容的”進展。當然,除去上述樂觀主義的訊息,我們也需要關注這場演習背后所透露的中美大國博弈的微妙之處。美國知名戰略學者羅伯特•卡普蘭指出,中國正在成為“萌芽中的海洋帝國”,海洋帝國的建設往往不是有意識的大戰略,而是幾十年中逐步形成的。無疑,中國軍隊借助“環太”軍演等手段進一步前出太平洋的動向讓美國戰略界人士感到擔憂。近日結束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雙方討論的重要課題之一便是商討海上軍事安全行為標準,建立重大軍事活動相互通報機制。這一論述對理論界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環太”軍演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海上多國聯合演習,它最早由美國在1971年發起,當時主要是為了威懾海軍實力日益壯大的蘇聯。上世紀40年代,美蘇之間打響“冷戰”,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一直擔心北約國家從歐亞大陸兩側海上對蘇聯發起進攻,但其繼任者赫魯曉夫並不認為海上形勢如此嚴峻。直到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蘇軍因為難以抗衡美國在海上的封鎖而大有“受辱”之感,莫斯科才下決心大力建造可以挑戰美國海軍主導權的深海艦隊。
在戈爾什科夫元帥等一批蘇聯將領的直接推動下,到20世紀70年代,蘇聯海軍實力大幅提升,當時裝備有50艘彈道導彈核潛艇,還有約300艘核攻擊潛艇。蘇軍艦艇開始在美國的傳統勢力范圍游弋,如地中海等地區。更讓美國不安的是,蘇聯還以海參崴(又稱符拉迪沃斯托克)為基地,大力建設蘇軍太平洋艦隊,將其30%的海軍力量部署在該戰區,以強化其在亞太地區針對美軍的威懾。
反觀這一時期的美國,其艦隊建設速度急劇下降三分之二,艦船數量從1965年的近900艘減至1980年的500多艘。雖然美軍艦艇在質量上高於蘇軍,但數量上的劣勢依然讓美國感受到嚴重威脅,卡特總統執政時期的國防部長哈羅德•布朗曾不無痛惜地表示,“我們擴軍時,他們(蘇聯)也擴軍;我們裁軍時,他們還擴軍”。
顯然,源於冷戰時期的“環太”聯合軍演從根本上帶有大國對抗的性質,這種性質並不因冷戰的結束而消失,只不過當時蘇聯的角色似乎正逐漸由中國來扮演。上一次“環太”軍演在2012年舉行,俄羅斯和印度當時首次獲邀參加,標志著亞太地區所有重要海軍力量都已正式加入該演習,唯獨中國仍保留1998年起獲得的觀察員身份。雖然中國在今年終於“擠進”這場演習,但應當承認的是,美國軍方高層對中國的戰略疑慮實際上是在上升而不是在下降。
近期,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在大西洋(600558,股吧)理事會的公開演講中表示,從軍事安全形度而言,美國面臨“2+2+2+1”的挑戰格局,即中國和俄羅斯是最大對手,朝鮮和伊朗是緊迫麻煩,恐怖主義勢力和跨國有組織犯罪團伙的威脅性日趨增大,網絡安全是美軍最重視的安全挑戰之一。美國國防部負責采購的副部長幫辦弗蘭克•肯德爾則在國會聽證會上稱,中國對美軍技術優勢的挑戰是“我幾十年來從未見過的,尤其是在亞太地區”。
從海軍方面看,今年年初,美國海軍部情報局高級官員卡羅特金今在“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作證時表示,美國海軍認為,中國目前約65%的驅逐艦和護衛艦是“現代化的”,預計到2020年該比例將升至85%,中國海軍正從海岸防御力量加快轉型為在遠海作戰能力日益增強的力量。
眾所周知,對於極力希望維持其全球霸主地位的美國而言,海權優勢關乎其核心利益。中國海軍通過“環太”軍演前出西太平洋,既表明中國對於自身海上力量越發自信,也預示著中美之間圍繞海權的博弈正進入新的階段。中國如何在避免中美戰略利益碰撞的情況下實現“海洋強國”的夢想,這確乎是異常艱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