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喬 發達集團代表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12-12 10:04

報告:巴菲特成功非僥倖 散戶可效法

【大紀元2013年1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股神巴菲特長期的卓越績效是運氣使然?還是技巧純熟?美國近期一份研究報告解開了這個謎團,將他的成功歸因於高超的選股和操作技巧,並認為一般散戶投資人也可仿效。
《今日美國》報導,在1984年,巴菲特曾與經濟學家邁克爾•詹森(Michael Jensen)在哥倫比亞商學院紀念投資大師葛拉罕(Benjamin Graham)和多德(David Dodd)出版投資經典著作《股票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50週年慶的會議中展開一場針鋒相對。
篤信效率市場學派的詹森認為,透過分析股票公開資訊不可能賺取系統利潤,稱巴菲特的成功不過是運氣好。他調侃:「如果我調查一群沒有天賦的分析師,發現他們沒做甚麼事,只在拋翻硬幣而已,我期望看到有人連續拋出兩次硬幣正面,更不用說有人連扔了十次正面。」
對於這位連續拋出多次硬幣正面的價值投資學派分析大師巴菲特而言,若有人問他除了隨機的機率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影響結果的因素?他的回答顯然是肯定的。
在一篇由AQR資產管理公司福蘭季尼(Andrea Frazzini)、卡比勒(David Kabiller)和紐約大學教授佩德森(Lasse Pedersen)近期合著的報告《巴菲特的阿爾法》中,作者們試圖解開令人困惑的巴菲特績效謎團。
他們發現,巴菲特的績效大部份可被價值、低風險和高品質等因素來解釋。因此,巴菲特的成功顯然並非僥倖。
該報告分析了1926~2011年間至少被公開交易過30年的一堆股票後發現,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在巴菲特的掌舵下,比美國所有的共同基金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基金績效評價標準化指標)還要高。
他們還發現,巴菲特的策略可被一般投資人簡單複製。「我們發現公開發行和未上市的公司都對巴菲特的績效有貢獻,但他投資的上市公司組合表現最佳,顯示巴菲特的技巧大多用在選股上。」
他們為此找出了巴菲特選股的幾個共同特色:他會買進安全(低β值和低波動度)、便宜(股價低於淨值)和優質(公司有獲利、穩定、增長且配發盈餘)的股票。
《巴菲特自傳》一書作者洛溫斯坦(Roger Lowenstein)解釋:「巴菲特通常不喜歡銀行股,但他關注銀行股很多年了。富國銀行在加州有很好的聲譽,更是美國一家境內獲利最佳的大型銀行。」
但直到1990年美國爆發1930年代以來最的大銀行危機後,海瑟威公司才開始低價買入富國銀行,誠如巴菲特在當時致股東信中所說:「受到銀行股重挫之賜,我們在1990年購買了富國銀行。這家信譽卓著的銀行按月公開它愚蠢的放款決策,當一個接一個的壞帳被公布後(通常好消息會接踵而至),投資人咸認沒有一家的銀行的數據值得信任。當他們殺出銀行持股時,我們用2.9億美元購買了富國銀行10%的股權。」
事後證明,富國銀行相當安全。巴菲特當時估計富國銀行隔年最差的狀況是損益兩平,但股價自1990年初以來卻重挫了50%。它是一家優質的公司,因此巴菲特當時指出:「在富國銀行這檔股票的操作上,我們善盡了管理人的職責。」
(責任編輯:畢儒宗)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