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hugooh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10-29 17:29
觀察站╱超商業者三箭 能射中內需靶心?
【聯合晚報╱嚴雅芳】
2013.10.29 03:04 pm
台灣便利商店市場已趨於飽和,加上要面對電價及基本工資上漲等墊高營業費用的不利因素,以及近年來的悶經濟對內需消費的殺傷力,要能持續維持獲利成長引擎並不容易。不過,國內兩大掛牌的便利超商仍是戰鬥力十足,看準宅經濟、外食人口攀升、發展自有品牌等商機,這幾年陸續發展出結合網購市場的「虛擬二樓」、拉攏外食人口的「座位經濟」,並將創造商品差異化及提振毛利率的「自有品牌」持續擴大,堪稱是超商業者對近年來沉悶的內需市場射出的三支箭。
宅經濟發燒,便利超商挾著實體通路優勢,也能分一杯羹。台灣人氣購物網站包括Yahoo!奇摩、PChome線上購物,網購規模持續擴大,市場統計,台灣網友平均使用網購年消費金額自2010年的9671元,到2012年已達17209元,每人平均年消費金額成長近8成,預估2015年台灣整體網購業將創造1兆商機。而觀察台灣民眾網購行為發現,選擇「便利商店取貨」的消費者高達7成,主要是便利商店有24小時皆可取貨的便利性。
也因此,上櫃股全家(5903)繼與大陸知名的淘寶網攜手,首創跨境網購取貨後,又與YAHOO!奇摩超級商城合作,以實體落地貨架陳列商品條碼卡的模式強化與網購業著的虛實整合效應。而上市股統一超(2912)則積極發展自家的虛擬通路,旗下7net與博客來會員人數節節攀升,統一超透過強化旗下的網購事業,與實體門市進行虛實互補的整合,7net今年營收可望再較去年成長20%,博客來今年也將再穩賺一個股本。透過虛擬二樓的架設,便利商店可以是量販超市,也可以成為3C賣場通路。
看準外食人口比重逐年攀升,利用大型門店增設座位區以迎合外食人口用餐的需求,也是超商業持續積極搶進的市場。有愈來愈多的消費者把便利商店當餐廳,而鮮食業績的增長也成為近兩年便利商店業績成長的重要動能。以全家為例,大幅拓展新型態店舖廣設座位區後,兩年來帶動鮮食業績近5成成長。統一超鮮食占營收比重也呈現逐年升高,目前已逼近兩成,鮮食年營業額超過200億元。
自有品牌則被超商業者視為商品差異化以及有效提振毛利率的利器。以統一超今年結合電子大廠鴻海共同開發專屬的OPEN小將電視為例,不僅導入自家的logo,也營造出專屬獨賣的差異化。除了OPEN小將,統一超以自有品牌「7-SELECT」持續擴大在飲品、餅乾、日用品的占有率,目前品項數已超過300項,而全家今年新推出的自有品牌「果蔬莊園」蔬果汁,推出以來也成功帶動果汁類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