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10-26 16:33
由上海自貿區看中國經濟改革方向
即將於十一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為未來十年經濟政策定調,最近成為國際間觀察中國經濟新走向的焦點。最受矚目的,乃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頒布,強調將以此作為推進中國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的「試驗田」,也被外界視為是李克強總理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上海自貿區在中國經濟改革、經濟轉型與對外經貿戰略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確實值得予以關注。
上海自貿區的推動,從李克強於今年3月赴上海考察時表態支持在現有綜合保稅區基礎上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到九月底正式掛牌,總共只花了六個月的時間。由決策到落實如此快速,顯示中國大陸政府決心推進新一波改革開放政策,以因應內部經濟問題與國際大環境挑戰。
在內部問題方面,中國經濟於經歷長達30年的兩位數成長後,正處在一個亟需突破瓶頸的關鍵期。除了人口紅利以及10年前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正面影響逐漸消退外,中國原先由政府主導、依賴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帶動增長的模式也已無以為繼。加上貧富差距擴大、地方債務高築、多項產業產能過剩等問題,以及現行涉外經濟管制過度,限制了服務業的發展,凡此均需加速改革,才能維持經濟繼續發展的動能。
在國際挑戰方面,配合參與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和WTO複邊服務貿易協定(PSA)談判的需要,中國未來將面對貿易投資的全面自由化,以及針對行政管理、國營事業等領域進行調整的壓力。唯有進一步擴大開放,並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才能有效因應。
在此之前,「十八大報告」已提出2020年時要實現「兩個翻番」的目標,即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要求「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和「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為了達成上述目標,上海自貿區方案強調「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試驗,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和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明顯具有落實十八大「創新開放模式」的意義。
展望中國經濟改革前景 ,為了打造對外開放的「升級版」,上海自貿區規劃內容的重點,包括「推進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審批轉為注重事中、事後監管」、「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對外商投資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及「改革境外投資管理方式,對境外投資開辦企業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管理方式」等,均與習李新領導團隊強調的「簡政放權、職能轉變」一致。若能在兩至三年改革試驗成功,將提高其他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有助於複製至其他地區。
事實上,在上海自貿區獲國務院原則通過後,天津、舟山、廣州、廈門等地,相繼已向或準備向國務院及各部委,提出關於保稅區轉型自由貿易區的方案,爭取享受和上海同樣的政策支持。由此可見,若上海自貿區試點成功,其效益將逐漸擴散,進一步落實「制度創新」。
從中國經濟轉型的角度看,上海自貿區擴大開放包括金融、航運、商貿、專業技術、文化和社會醫療等六大領域的18類現代服務業;同時實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凡是不在清單之上的行業都對外資開放。根據統計,2013年的負面清單共190條管理措施,占行業比重的17.8%左右,未來每年都將適時進行調整,亦即目前其服務市場開放幅度達82.2%,未來仍有持續擴大開放的空間。這種試點作法若逐漸擴及其他地方,將有助於促進大陸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有關金融創新方面,該方案強調:「於風險可控制前提下,在試驗區內加強金融制度創新,成熟一項推出一項」,並明訂依下述方向試點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規劃路徑:第一是在自貿區內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第二是先行先試利率市場化,在全大陸統一部署的架構內,穩步推進;第三是在自貿區內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於風險可控情況下有序推進,支持企業走出去,提高國際競爭力。據此一般預料,未來人民幣國際化將出現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自貿區推動「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服務貿易開放和便利化等政策,將有助於解決中美之間有關雙邊投資協定(BIA)談判的障礙,也具有與TPP規則接軌進行試驗的功能,同時還顯示大陸除了參與RCEP之外,也著手為參與TPP做準備。這些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將強化大陸參與國際經貿新規則制定的能力,其對台灣爭取擴大國際經貿發展空間可能產生的影響,值得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