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發達集團執行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10-17 22:07
愛在青春年少時
愛在青春年少時
張老師月刊 – 2012年9月1日
臺北的街頭,經常看得到十來歲小情侶的親膩互動,
不管是在候車的公車站,或是捷運車廂、速食店,甚至馬路上,
只要「喜歡」,好像沒什麼不可以。
兩小無猜的身影,愛情何時發芽,沒有一定的時間表,
馬斯洛的理論中,「社交需求」
即包括了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是人性的必然且正常。
果真如此,青少年或許會問,那為什麼他們的戀情,得到的責備、阻止和擔憂,
遠比祝福來得多?
的確如此,當孩子三、四歲,甚至八、九歲的時候,
大人們總愛開玩笑地主動幫他們湊對、送做堆;
可是,如果是國、高中的孩子情竇初開,卻觸動著大人們的敏感神經,’
驚懼而倉皇地布下天羅地網,嚴陣以待。
許久以前,梁山伯與祝英台,算是中國最早的校園戀情吧,
民風保守的年代,私塾的師娘理性且感性地處理了這樁足以引發滔天風浪的班對事件;
然而,跨越一千多年的時空,來到高度文明、思想開放的現今,
同樣是校園戀情,在臺灣,我們看到的,多是親師的不悅、訓誡和禁止。
真有那麼棘手嗎?
是孩子不該有需求,還是大人忘了自己有過的曾經?
青春期的愛戀,是夏日裡的棉花糖,陽光燦燦下,空幻而甜蜜,卻仍是許多人沉澱心底,模糊了但不曾真正忘懷的滋味,
任憑歲月荏苒,總在習習微風中,撩撥著人思之而怦然,而神馳。
不一樣的世代,相信仍有著相似的少年/少女情懷,
只要彼此貼近,便可以聽到同樣的心跳聲,關於愛情。
所以,多些關心與分享,
少點責備和抑止;
錯過不再的青春戀曲,值得用更多的關愛和祝福,來譜寫。
=====
席慕容的詩--與你同行
與你同行
我一直想要 和你一起 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
有柔風 有白雲 有你在我身旁
傾聽我快樂和感激的心
我的要求其實很微小 只要有過那樣的一個夏日
只要走過 那樣的一次
而朝我迎來的 日復以夜 卻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
還有那麼多瑣碎的錯誤 將我們慢慢地慢慢地隔開
讓今夜的我 終於明白
所有的悲歡都已成灰燼 任世間哪一條路我都不能
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