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8-06 10:30
「保三總隊」變成「保二總隊」,該如何是好?
「保三總隊」變成「保二總隊」,該如何是好?
關於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早是在去年8月提出4.58%的樂觀預測,但自今年以來,所做的預測都不再出現4%以上的數字,當時就有學者認為「保四」只是天邊的彩虹,「保三」算是挑戰性的任務,因此戲稱政府團隊將是「保三總隊」,如果能夠「保三」就足以告慰全體國人了。自從今年年初提出3.91%的預測數字以來,數度調降,到了7月底,預測數字已降至2.08%。相對於最早的4.58%,不只是數字腰斬,更反應經濟惡化的險峻事實,而「保三總隊」也始料不及地變成了「保二總隊」。
經濟情況的險峻,可以從第2季成長率降為-0.16%,係2009年第4季以來首度負成長得證。若以個別行業觀之,製造業、營造業及金融服務業分別有-0.06%、-0.04%及-0.04%的衰退,而不動產業、批發及零售業與公共行政與國防業則分別呈現0.05%、0.10%及0.04%的成長。至於運輸及倉儲業在第2季則表現持平。
若以總體經濟分析慣用的部門別貢獻比較,第2季出口衰退5.4%,進口也減少5.78%,輸出、入相抵,外需對經濟成長貢獻0.70個百分點;在內需方面,概估第2季民間消費成長0.87%,對經濟成長貢獻約0.73個百分點。同時,因廠商產能過剩,第2季概估資本形成(含政府、公營與民間固定投資,以及存貨變動)實質成長-8.35%,並拉低經濟成長率達1.59個百分點。
主計總處進而預測今年全年經濟成長2.08%,其中輸出成長1.60%,輸入成長-0.65%;輸出與輸入相抵,預測外需對經濟成長貢獻1.56個百分點。內需部分,預測今年民間消費成長1.77%;下半年資本形成實質成長5.76%,全年成長-2.84%,總計內需對經濟成長貢獻0.52個百分點。
由前面各項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儘管受到全球經濟成長減緩影響,我國出口成長不高,但外需對經濟成長貢獻仍有1.56個百分點;內需對經濟成長貢獻則僅有0.52個百分點,且係仰賴民間消費成長1.77%,來抵銷資本形成-2.84%的衰退。換言之,無論是第2季的經濟負成長或全年「保二」的艱難,都是因為資本形成(投資)衰退所致。
既然問題出在投資,「保三總隊」轉成「保二總隊」,應當對症下藥。尤其是經濟部應設法提升國內投資,才是根本之道。然而根據媒體報導,經濟部將派人到國外全力搶單救出口。民間業者不客氣地指出:外銷訂單最終是落在業者,而且業者平時與客戶往來密切,也只有業者最熟悉客戶之所需,若業者百般爭取都無法增加外銷訂單,經濟部有何能耐幫業者搶單?相反地,若真要幫業者搶單,應改善國內投資環境,降低國內生產成本,自然能提高業者出口競爭力,從而增加出口。
面對當前經濟情況險惡,癥結既然出在投資不振,「保二總隊」就應當帶頭擴大公共投資,例如:加速愛台12大建設的進度,增加對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十大重點服務業等未來產業的政府投資比例。尤其對於投資回收期間長,民間投資意願低,但對未來整體經濟競爭力有重大貢獻的公共建設,更應由政府積極投入,而不是苦苦等候民間參與。目前民間資金雖然充裕到氾濫成災,但卻未積極參與,理由無他:預期報酬率低、投資回收期長、產業風險偏高。除非提供獎勵誘因或配套機制,消除前述三大障礙,否則期待民間資金參與上列各項投資,無異是緣木求魚。
其實「保二總隊」裡人才濟濟,不可能不知道前述情況,但公共建設及新興產業的投資,因民間資金不進來,而政府財政苦哈哈,以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在不加稅又不增債下,如何廣闢財源,應是第一要務。我們日前建議政府及公營事業將現有的精華區辦公大樓,以「售後租回」方式,賣給民間需要長期穩定收入之業者(例如:保險業者),預計可得數千億元甚至兆元資金,此乃為財政救急之「雙贏」甚至「多贏」之道。
此外,在增加政府收入方面,有關容積率移轉,原本是政府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後無力支付補償費,所訂定之權宜之策,既是公權力創設之機制,其利益應歸屬全民,而不宜由民間炒作,以致產生暴利,導致財富分配不均度惡化。我們建議修法將容積移轉改由政府拍賣,所得收益除償付積欠之公共設施補償費外,其餘全數作為公共建設或政府投資之用,此舉將使政府參與投資又增加一個財源。
綜言之,「保三總隊」轉為「保二總隊」,千萬不要再浪費公帑,浩浩蕩蕩出國招商,而應將心力放在國內,設法增加國內實質投資,創造就業機會,才是務實之道。「金錢不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能」,當前政府救經濟首重增加投資,增加投資首重擴充財源,擴充財源首重不增加社會大眾負擔卻又能創多贏之道。我們提出前述「增財源、促投資」方案,盼能拋磚引玉,讓政府規劃多時的許多重大投資方案,能趕快動起來,這才是全民之福、社稷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