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7-20 09:43

施政選錯時機難有成效

施政選錯時機難有成效
中研院經濟所日前發布經濟預測,將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下修到1.94%。以台灣上半年出口、生產、零售的表現,加以國際景氣展望皆不樂觀看來,中研院的預測十分合理,台灣下半年的經濟確實面臨不小的挑戰。
對於中研院把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值由3.81%下修至1.94%,許多人不免訝異,他們心裡一定會想:「何以當各預測機構認為台灣經濟成長還有機會逾3%之際,中研院會如此悲觀?」原因很簡單,多數認為台灣經濟成長還能「保三」者,都是在今年四、五月所做的預測,而當時的資料還停留在三月、四月。隨著五月、六月的出口、生產、物價、零售統計出爐,即可發現情勢已不如先前那般樂觀。
舉例來說,台灣第二季出口總額比主計總處五月預測少了23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689億元,僅此即足以讓第二季的經濟成長調降2個百分點。此外股市低迷、薪資停滯也會影響民眾消費的意願,復以第二季資本設備進口節節下滑、民間投資日趨怯步,在此一情勢下,即令陸客來台觀光的動能依然存在,仍難以扭轉第二季經濟的疲勢。
除了第二季經濟不如預期,國際經濟情勢也不容樂觀。歐元區內部貿易已連兩個月衰退,美國零售業營收自四月起也已連跌三個月,更有甚者,近年經常在全球經濟扮演「中流砥柱」的中國大陸等新興國家,如今也被美、歐拖累,出口及經濟成長表現皆不如預期。如此看來,全球經濟疲勢已幾無可能在第二季畫下休止符。接下來歐債、旱災,加上中東局勢的爭議必將紛至沓來,第三、四季全球充滿變數,以台灣高外貿依存度而言,必然會受到極大的衝擊。
在此之前,亦即今年三、四月間,馬政府為了履行選舉承諾,在內閣改組確定後,即開始討論課徵證所稅方案,同時恢復選舉前凍漲的油電價格。但是當時歐債危機已出現惡化癥兆,投資人和民意代表紛紛表示,此時絕非課徵證所稅的適當時機,希望政府三思,後又因行政和立法部門無法達成課徵證所稅的共識,導致財政部長去職,至今證所稅議題仍紛紛擾擾,尚未落幕,但股市成交量自那時起就低迷至今。
還有油電雙漲政策,本來政府想一次漲足,後來總算聽到民間的心聲,而分三階段調整,果然後來全球因為景氣不佳,國際油價下跌,而各國政府反而都在努力想辦法刺激景氣。由上述例子可知政府施政時,選擇適當的時機極為重要,否則即使是好的政策,也無法獲得民眾的認同。
如今時序來到七月,全球經濟情勢更加低迷,就如前述,台灣下半年的經濟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因此日前政府部門已要求各部會要撙節支出,甚至財長也向總統提出減少社福支出,以避免稅課收入短差太多。另外行政院長陳冲昨天已指示政委管中閔召集國際經濟景氣因應小組,針對未來經濟發展情勢,在最短時間內提出讓民眾「有感」作為,以維持國內景氣穩健發展。再據了解,為加快提振經濟腳步,陳揆近期內將密集與財經高層研商提振經濟對策,針對擴大內需、提振出口、促投資、穩金融全面檢討政策工具與力道。
不過就在同時,我們卻發現政府有些部門主管卻各行其事,似乎完全在狀況外。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日就宣布,今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將在8月2日上午舉行,時薪、月薪首度朝「時薪大漲、月薪微調」的方向規劃。勞委會官員則指出,時薪將從目前的103元調高到115元以上,調幅約為11.6%。但因受到景氣趨緩影響,月薪調幅預料在2%到3%,金額預估為19,000元到19,200元間。對此經濟部昨日表示,時薪調幅對服務業影響頗大,畢竟目前景氣是趨向保守。工商界代表聞訊,極為反彈,並指出連政府都要撙節開支,卻要企業界增加支出,這是什麼邏輯?而且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這個時機,實在令人不解。
證所稅的課徵和基本工資的調整,也許均有其歷史因素和背景,而在政策上有需要向社會大眾交代。然而正當行政院要整合各部會的措施,提出「有感」的刺激景氣作為時,提出證所稅和基本工資的調整,不是等於先削弱了施政的力道,不但沒有加分效果,反而讓工商企業界先反彈,如何讓企業界相信政府的施政作為。期盼這次內閣本身先做內部溝通和尋求共識,才能讓施政發揮最大功效。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