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7-10 08:32

諸事不備,只有東風

諸事不備,只有東風
馬祖博弈公投才過,從中央到地方卻找不到一個管事的主兒,得靠政院主導,勉強推出交通部做博弈先鋒。三國赤壁之戰,那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孔明借來了東風,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勢;台灣發展博弈產業,反倒是「諸事不備,只有東風」,看來縱有諸葛之才,也只能徒呼負負。
公共政策推不動,通常是先出台的政策和民意相悖,而這股代表民眾的勢力,不管是多數還是少數,往往是政策遂行的最大阻力,核四如此,都更如此,12年國教亦復如此。很少有一個像馬祖博弈公投的案例,政策尚在等因奉此,民意反倒先發制「官」,無怪內政、交通兩部,行政、立法兩院,官員個個像極了核四案的貢寮鄉民、文林苑案的王家、12年國教體制下的家長,深盼衛道人士挺身而出,一解他們的倒懸之苦。
針對馬祖是否為一個發展博弈產業的試點,論者咸以為馬祖「缺水、缺電、氣候差、交通不便」,不可能再整出一個新加坡或澳門。我們則認為,事在人為。
新加坡的聖淘沙,19世紀只是個小漁村,二戰期間,她是英國的軍事要塞,這和我們的離島馬祖或澎湖何其相似?上個世紀最後20年,新加坡也在聖淘沙搞起了旅遊觀光,一大堆硬體設施如雨後春筍般竄地而起,但二流的軟體服務使入境的旅遊人口始終在六、七百萬人次。
2003年的SARS,重創新加坡的旅遊收入,李顯龍總理把「觀光賭場」視為重振經濟的特效藥,最近三年,新加坡經濟成長率在亞洲四小龍名列前茅,觀光賭場建功不小。
新加坡從獨立建國以後就禁賭,其後40年間,民間以振興經濟為由,不止一次建議開放博弈,但都遭到李光耀總理的反對。李光耀之子李顯龍所推的「觀光賭場」,多了一個旅遊休憩的元素,他把「觀光」放在「賭場」之前,顯然是旅遊休憩為主,博弈為輔,聖淘沙的諸多建設,包括環球影城、博物館、主題樂園、會展中心等,在在凸顯新加坡對休憩旅遊的重視。去過聖淘沙的人也都知道,過境旅客有很多是帶了妻兒老小去的,換言之,不全然是為了賭博。
如此高的格局,讓新加坡在短短兩三年,賺進大把觀光財,創造了可觀的就業機會。他們把賭場叫做「Resort」,實際上,去過聖淘沙或是金沙的遊客,也都感受到觀光休憩的那份恬適。反觀台灣,包括政府官員、開發商、衛道人士、在地居住民,所有的人除了「賭博」,看不到其他,贊成者只看到賭場的回饋金、未來月領若干,反對者也只看到賭博的罪惡、對社會的負面示範。這種高度、眼界,相信未來在離島開放的賭場,肯定叫做「Casino」。
對於一個已經禁賭40年的國家來說,要把觀光賭場做到全世界前三大,要花多久時間?答案是8年。其中有13個月是在討論溝通階段,這裡的討論,甚至包括李光耀父子間的爭執。身為前任總理、又是現任總理的老子,李光耀說「除非我死掉,否則別想在新加坡開賭場」。2005年4月,在李顯龍的堅持下,新加坡開放博弈,接下來的4年多,政府投入基礎建設,開發商聚集70億美金,兩座「Resort」終於在2010年開幕。去年,新加坡的博弈產業規模,僅次於澳門、拉斯維加斯,全球排名第三。
台灣呢?離島建設條例是2000年公布的,如今博弈相關法令還不知躺在交通部的哪一個櫃子裡。參酌之前台灣對重大公共政策的立法進度,博弈條款要過,不知得等到猴年馬月。等到立法院點頭,換行政院和連江縣政府頭大了,水電、馬路、機場、旅館、遊覽車、勞動力等,觀光旅遊產業有哪些必要元素,馬祖一樣都不具備,列一張SWOT的分析表,愕然發現優勢只有一個,就是政府特准;劣勢,可以寫一本書了;機會,也是一個,就是大陸客,這還得對岸特批;威脅?因為沒有太多的機會,又哪來的威脅呢?
新加坡2005年開放賭禁時,總理李顯龍說:「整個亞洲地區都不斷在進步,上海活力澎湃、香港的迪士尼樂園將要開幕,如果我們不改變,20年後我們會在哪裡」?
2012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連續輸給新加坡10年了,當我們的出口已連續4個月負成長,當兩岸關係走到先易後難的「後難」時刻,當東協主要國家不再對台灣輸出外勞,當馬政府還在對公平正義斤斤計較,我們要問,「10年後,台灣在哪裡」?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