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囧手 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6-23 14:26

沒包袱肯砸錢 韓國脫胎換骨

沒包袱肯砸錢 韓國脫胎換骨
2012-06-23 01:46 旺報 【記者陳秀蘭/專題報導】
同樣難關 韓國克服▲韓國執政黨單獨表決通過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法案,2011年11月22日,首爾民眾遊行反對韓美FTA。(新華社)
韓國能在短短10年內與美國、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長年研究「韓國農業改革與簽署FTA」的台大一位農經學者說,除韓國總統任期只有1任,沒有競選連任包袱外,更肯砸大錢。
台大園藝系教授許輔也說,韓國為了布局「Globle Korea」簽署FTA全球戰略,10年前就編列1千億美元因應補救基金,推動農業改革,使FTA談判順利,這筆預算約占韓國GDP的1%,相當台灣農委會30年預算總合;若再加計因應今年3月15日韓美FTA生效追加的2.9兆韓元總計達54兆,相當新台幣1.4兆。
但,台灣呢?洽簽FTA,農業都是台韓兩國最大罩門,但台韓對農業採取的因應FTA衝擊措施,卻是天壤之別。
為了美牛 台灣吵翻天
今年3月初,當國內為了美牛開放吵翻天之際,行政院長陳冲到農委會視察,在閉門會議中,新任主委陳保基向陳冲報告兩件事,一是農業參與TPP的衝擊比當年加入WTO還大;二是如要開放,希望政府編列預算因應衝擊。但陳冲的回答卻是「政府財政困難,希望共體時艱」。
台灣農業產值占台灣GDP僅1%,就業人口占5%,政府不可能為了保護1%的GDP產值,拖累占99%的GDP產業,但也不可能不管這5%就業人口。
農業面對經貿自由化是無法迴避的趨勢,但令許多智庫人士憂心的是,馬英九總統宣示要10年內加入TPP,但至今未見能協助台灣農業轉型的規畫與財源。
產業救助 需備妥銀彈
「FTA不是免費的,政府不肯砸錢編列受害產業救助經費,談什麼參與TPP,都是說說而已,如果沒有錢,所有因應對策都是虛的」。一位長年投入FTA研究的智庫人士直言,政府根本沒有拿出具體行動。
台大農經系學者也說,若比照韓國規格,未來農委會預算恐怕每年得加碼3成,錢那裡來?「韓國向受益產業課特別捐作為財源,但國內連證所稅都搞不定,還談什麼徵稅?」
根據駐外經貿單位分析韓國推動FTA策略發現,韓國為凝聚全民共識,成立FTA國內對策委員會,分別由政府與民間部門發起,政府是針對洽簽FTA研擬戰略對策,民間發起的「FTA民間對策委員會」則是廣納各方意見並爭取民間支持。
另在因應FTA受害產業衝擊方面,韓國政府不僅訂定相關補償法令並提撥特別預算來減輕農漁業衝擊;最特別的是,有些產業是FTA洽簽受益者,政府制定法令向受益產業課徵稅捐,做為協助受損產業轉型升級輔導所需的財源之一。
產業救濟措施除了現金、廢業補助等消極補助外,韓國在農業結構調整方面更提出「超越FTA,實現全面先進農業」藍圖,鼓勵農企業建立全球化傳統食品產業鏈,也提供100%低利融資鼓勵年輕人投入農業等全方位戰略,徹底改革農業體質與結構。
宣導ECFA 好壞都要說
許輔說,政府在宣導ECFA時,總是宣導無害、好的一面,但沒有告訴農民,簽了ECFA、FTA後,未來的10年台灣農業機會在那裡?
一位資深農政官員說,台灣農業結構體質不調整,產銷結構長期存在地方樁腳問題,農業部門早成為政治禁臠,即使未來砸下大錢,農業體質結構若不徹底改革,這些錢只會淪地方派系分臧。」就如同當年為加入WTO,政府編列1千億元進口損害救濟基金,這筆錢在選舉政治支票滿天飛下早就被挪用一空。
韓國在「Global Korea」策略下,藉農業與FTA政策互動,成功讓FTA成為加速韓國農業改革重要的動力,但台灣呢?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