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酪蔬 發達集團專員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1-06-16 08:08
該堅持的是目的,而不是路徑
該堅持的是目的,而不是路徑
2009-06 Cheers雜誌 作者:吳凱琳
人生這齣戲,到底該怎麼寫,才算精采、才夠暢快?在最後謝幕時,只有感謝,而沒有遺憾?
王文華與約翰.史崔勒基(John Strelecky),東西方兩大暢銷作家,5月初在台灣有一場精采對話。
兩人生活在地球的兩端,生命軌跡卻極其相似,同樣頂著名校MBA光環,在現實無情的商業叢林打滾搏鬥,卻在人生攀上頂峰時,義無反顧地急轉彎,擺脫金錢遊戲的桎梏,投向另一個全然陌生的領域。
2004年,王文華卸下MTV董事總經理的頭銜,休息2年後和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創辦若水公司,投入社會企業;2002年,史崔勒基放棄高薪的顧問工作,和妻子背著背包環遊世界9個月,足跡遍及中南美洲、亞洲與非洲,如今成為勵志書籍作家與演說家。
人生劇幕的安排,是有意鋪陳,但也往往是無意之間自然水到渠成,只是在生命的意外轉折點上,你望向前方還是背後?你看到的是路延伸無盡,還是路旁荊棘?
史崔勒基自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Kellogg)商學院畢業後,理所當然的進入企管顧問公司,不僅為企業,更為自己的荷包賺進不少銀子。
但他越來越難說服自己,人生就這樣了嗎?5年的後他應該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天在飛機上他腦中突然浮現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改變很難,若這改變必須割捨已擁有的一切更難,所以多數人總是在等,等待獲利最高、風險與損失最低的時機。但人生不同於投資,等到有機會可以做想做的事時,可能已經老到沒有力氣或時間來完成。
2002年史崔勒基斷然決定辭去工作,和妻子開始了9個月的旅行。旅行結束後,他只花了21天的時間便完成《生命咖啡館》的手稿。如今《生命咖啡館》暢銷40多個國家,被翻譯成14種語言。
從企管顧問到暢銷作家,史崔勒基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正如同他在書中所寫的: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多時間做準備,以便在未來能做我們想做的事,卻不肯現在就去實現我們的理想?
以下摘錄王文華與史崔勒基對談的菁華。
王:每個人一生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一個角落。你在《生命咖啡館》書中提出重要的問題:「生存的目的」(purpose for existing)。什麼是生存的目的?
史:當你抬頭望著星空,你所看到的僅是宇宙的0.0000000000005而已。人類是如此渺小,但是我們卻誕生在這世上,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這是奇蹟。每個人的存在必定有意義和目的,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任務。你人生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完成你存在的目的。
王:那麼你個人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史:我存在的目的就是享受自己的人生,同時幫助其他人享受自己的人生。
王:假設我存在的目的,或是說我的夢想是變成一位優秀的歌手,要如何做才能達成這願望?
史:現代人似乎犯了「如何症候群」(Mad how disease),不斷在問「如何做」。如果你一直問「如何」,只是在限制自己,因為你只會想到所有可能的障礙。追求夢想的過程就像爬山,得應付一次又一次的阻礙。你費盡力氣好不容易爬過一座山,卻發現前方還有另一座山,但一般人通常爬到第3座山就放棄。
真正該問的是「誰」(who),誰曾經成功完成與我類似的夢想?不論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歷史上總有人在某個時候、某個地點,曾經做過、看過或體驗過你想要做的事。就像一句諺語說的:「不要重新發明輪子。」
假設你要當歌手,你可以想想,有哪些歌手?他們如何成功?你可以試著和他們聊聊或閱讀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做法。
王:但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總是感覺舉步維艱,碰到困難時,應該要繼續下去?還是有別的方法和選擇?
史:如果在過程中,怎麼做都做不好,感覺不對,沒有任何進展,就表示你走的這條路(path)可能是錯的,但不代表你的目的(destination)是錯的,而是你要選擇另一條路去達到你的目的地。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凡事要「堅持」(persevere),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放棄。但我要說的是,真正該堅持的是目的,而不是選擇的路徑。
假如你的存在目的是作家,要達成這個夢想的路徑可以有很多種,如果某條路不通,就換另一條路走。
拿水流來比喻,水流遭遇石頭,就會繞道而行,最終仍會流到大海。我們應該要學習水流的精神,想辦法繞道而行,不要想著如何穿石而過。
王:另外在《生命沙伐旅》書中,你說每個人要找出自己的「人生5大事」(Big Five For Life),也就是在離開人世前最想去做、去看或是去體驗的5件事。你的人生5大事是什麼?
史:這5件事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每天晚上我都會寫好明天要做哪件事,然後再對照我的人生5大事,看彼此之間是否有關聯。
我的人生第1件大事就是和我太太、女兒有親密的關係。我在工作室工作時,我女兒可能會跑進來要我抱她,我會放下手邊工作,答應她的要求。
王:但如果你隨時隨地答應她的要求,怎麼工作?
史:很多時候她只是要知道我在那裡,只是要我抱一下而已,不過是幾分鐘,對工作沒有太大影響,但和她的關係卻可以更親密。
王:那你的第2件大事是什麼?
史:到世界各地旅行。到不同地方去看,認識不同文化的人,學習他們的想法。人生來就是要去旅遊、去探索。這世界有太多地方可以去、太多有趣的事物可以看,10個人生都走不完。
王:第3件事呢?
史:把心看得比物質更重要(mind over matter)。比如像這張桌子,看起來似乎很堅固,但如果你拿顯微鏡仔細觀察,其實有很多地方是有空隙的。
所謂真實,是由我們的心來取決的,不要役於物,要察覺自己的心靈狀態。人生所面臨的任何挑戰,都是你有自覺選擇的結果,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學習應付這些挑戰的技能,學習如何成長。
找個安靜的地方,想想你從小遇到的困難,這些困難都有共通原因,可能是你缺乏自信或其他理由,只是你一直沒察覺。直到很大的災難發生,你才會看清到底是什麼。你愈了解自己,愈有自覺,才能達到你的存在目的。
王:那最後兩件人生大事是什麼?
史:我希望盡可能啟發更多人,也許是透過我的文字或演講。如果過去我沒有閱讀許多精彩的著作,也不會有今天的我。像是理查‧巴哈(Richard Bach;編按:《天地一沙鷗》作者)所寫的《幻影》(Illusions),談到許多人生哲理,就給我很多啟發,這本書我讀了10多次,幾乎每年讀一次。
至於最後一件人生大事,說出來你可能會笑,希望可以寫一首進入暢銷排行榜前10名的歌。
在秘魯旅行時,去一家酒吧,所有人聽到音樂都開始跳舞,所以決定要寫一首歌,讓所有人開心。那我要怎麼做?我既不會看譜,又不會彈樂器。我想到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和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他們可以,我也可以。我真的有做,旅行時腦袋想到任何旋律,我就立刻寫下來,誰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事?
王:生涯是否一定要規劃?一定要有結構化的方法,譬如像你提出的人生5大事?
史:若完全沒有結構和計劃,就像是沒有河道的河流,會四處溢流,變成一灘水,而不是向前流的河。
我印象深刻的一本書是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Frankl)的《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弗蘭克是一位心理學家,他花了很長時間研究二次世界大戰納粹集中營的犯人,哪些人會活下來,而其他人不能活下來。
活下來的人有兩種特點。
第1,他們能跳脫當下的困境,想像未來美好的生活。
第2個特點是,給未來的人生訂定明確的時間點,例如5年後大戰就會結束,他就能重獲自由。
因此,所謂的方法或結構,能夠幫助你跳脫此時的困難,看到未來改變的可能。
王:但真正做抉擇時,應該相信理性分析,還是自己的直覺?
史:因為MBA的背景,我過去較理性,喜歡數字分析,但現在有點不同,我也開始相信自己的直覺。這就是所謂的「疆域」(zone),這些是我能百分之百掌控,可以靠直覺反應的領域。
你可以試驗一下。如果想環遊世界,就走進書店,看哪3本書先抓住你的視線,這就是你的直覺反應,再依照預算或其他因素理性地分析,該去哪個地方遊玩。
王:在這場對談的最後,請你做個總結。
史:人生就像是坐在搖椅上,前方一團迷霧,這是其他人對你的期望、每天看到的各種行銷訊息。你可能看了一部好電影,深受啟發,但感動維繫不了多久,就消失了。直到有一天,瀕臨死亡的經驗發生在你身上,霧散開了,讓你看到眼前美麗的景致,終於可以去追尋你要追尋的夢想,但那時你可能已經老到站不起來。
王:呼應史崔勒基的話,今天我最想跟大家說的一句話是:「離開你的搖椅,去搖滾這世界吧。」(Don't sit on the rocking chair. Go to rock the world. )從現在開始去尋找你的生存目的,從現在開始改變。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史丹佛大學MBA,在紐約和東京工作5年,回台後曾任博偉電影公司資深行銷經理、MTV電視台董事總經理。出版過《蛋白質女孩》、《61╳57》、《倒數第2個女朋友》等書。
約翰.史崔勒基(John Strelecky)
美國西北大學MBA,在企業界工作多年後,和妻子背起背包,展開自助環球之旅,以9個月的時間行經7萬哩路程,這段旅行經驗也成為他生命中的轉捩點。返回美國後,陸續設立各種成長研習機構、擔任《財星》雜誌500大企業的諮詢顧問,與歐普拉名列美國百大影響人物。著有《生命咖啡館》、《生命沙伐旅》。
史崔勒基 這麼說:
1.享受當下人生
為什麼總在擔心還要走多遠?如果總是擔心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就犧牲了和當下發生互動的機會。
2.你就是自我生命的導演
人生只是一齣戲,是你自己在執導這齣戲。這跟好或不好無關,而是你有力量決定,這齣戲要怎麼演、要允許誰加入這場演出。
3.偶爾迷路是必要的
每個人難免有迷路脫軌的時候,只要確定自己不會放棄。當你該走右邊,卻反而走向左邊時,唯一的問題只在於:你是否就永不回頭了,或者乾脆就停滯不前。
王文華 這麼說:
1.順勢而為
人生本質就是起伏,要順著海浪前行,順勢而為。把每一天當作你人生的最後一天,認真的活出你自己。
2.重新打好基本功
金融海嘯剝除了每個人身上的國王游泳衣,我們看到自己的裸體,發現自己根本沒實力。這時候更應該重新檢視你自己,哪些基本功夫沒有做好?
3.看長線,不要看短線
我們太容易困在當下,忘了大時勢。因為當下困境,而蒙蔽自己的眼睛。你得跳脫出來當下、拉高視野,才看得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