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6 05:30

中國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5.7%,從6月的6.8%增幅下滑,為去年11月以來最慢增速。(法新社資料照)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國七月經濟全面放緩,製造業活動、投資與零售銷售數據皆低於預期,瑞士隆奧銀行駐新加坡資深宏觀策略師李霍民指出,「中國七月主要經濟指標顯示,關稅引發的低迷已經開始;需求與供給指標均明顯失去動能,須進行年中財政政策調整」。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七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五.七%,從六月的六.八%增幅下滑,為去年十一月以來最慢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年增三.七%,從六月的成長四.八%下滑,為今年以來最低增幅;今年前七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年減十二%,固定資產投資成長放緩至一.六%;城鎮失業率上升至五.二%,高於預期。
法國巴黎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榮靜指出,七月製造業、房地產與基礎建設投資全面下滑,此情形「極度罕見」。
她說,為了遏阻「內捲化」,中國地方政府嚴格控制競爭激烈或產能過剩產業的新投資,抑制了製造業的支出,若八月數據仍較預期疲軟,中國當局可能被迫在九月底或十月初推出額外的支持措施。
彭博報導,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中國二十年來首次出現未償貸款萎縮,七月新增貸款減少五百億人民幣,顯示家庭與企業對前景悲觀,因此未將資金投入生產,而是拿來償還債務,此舉恐形成經濟表現低迷的自我實現循環。
同時,陷入一九九○年代以來最長的通縮時期,也壓抑借貸需求,導致七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貸款減少四三○○億人民幣,創二○○二年以來最高紀錄。
荷蘭國際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表示,疲軟的貸款需求往往是未來成長的負面訊號;如果民眾最主要的資產每個月都在貶值,很難指望他們會增加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