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4 06:22

〈財經週報-群眾集資〉從產品到行銷創意 AI讓集資更聰明

2025/07/14 05:30  
AI產品已逐步成為一種新的分類,但整體尚未形成品項。(彭博)
記者方韋傑/專題報導
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認為,未來AI技術有助於節省成本。 (記者方韋傑攝)
當AI技術加速融入創新產業,群眾集資也迎來了新的變化。雖然AI尚未成為推動集資市場大爆發的關鍵引擎,但其在產品設計與行銷素材製作兩大層面,已展現實質影響力。2024年的集資專案中,出現一批導入AI技術的新產品。同時,也有越來越多提案者使用AI輔助製作渲染圖、開箱影片與分眾廣告,試圖在成本受限的情況下提高轉換效率。
從去年集資計劃的開案類型可以觀察到,AI產品已逐步成為一種新的分類,例如AI鍵盤、AI閱讀器、AI體脂儀等皆有不錯表現,但整體尚未形成類似無線耳機或空氣清淨機等機種規模龐大、數量繁多的品項,趨向既有產品多出某種附加功能或賣點,而不是一種獨立類型的產品。
AI製作示意影片 提升視覺水準
比起產品,AI在行銷端的應用更為普遍,許多提案者開始利用生成式AI製作高品質的渲染圖與示意影片,降低製作成本、加快素材產出。部分提案甚至在尚未實體量產的情況下,便完成完整的網站、影片與廣告內容。過去需要10萬元預算做出來的企劃,現在可能只需要1、2萬元就能搞定。讓許多小型創業團隊得以有更多嘗試空間,也讓平台上專案的美術與視覺水準明顯提升。
然而,這樣的技術紅利也帶來新挑戰。AI素材的快速生成雖讓內容產出更有效率,但也加劇了集資平台「內容過剩、辨識困難」的問題。也就是說,現在各家業者都可能做出漂亮的提案網頁,但不一定真的具有良好的內容或優質的產品,進一步促使平台與消費者都需重新思考如何判斷提案的真實性與可信度。
AI分眾行銷工具 精準投放廣告
此外,部分集資團隊也開始嘗試導入AI分眾行銷工具(如沛星的顧客數據平台系統),自動標籤消費者輪廓並精準投放廣告。目前多數集資案的廣告投放仍由提案團隊自行負責,平台業者估算,靠平台帶來的流量僅佔約5%至15%。未來若能整合平台行銷資源與AI工具,將可提升轉換率與平均贊助額。
以挖貝為例,過去一年間,平台在AI相關行銷工具上的支出約為300萬元,佔全年網站成交金額6億至10億元的比例雖小,但已成平台基礎建設的一環。林大涵認為,「就像臉書廣告雖然效益下滑,大家還是會繼續用一樣,AI行銷工具就是這個時代的基本配備。」
AI不會取代人 只是催化劑角色
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AI不會取代人,但會放大人的效率。在群眾集資的世界裡,它正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不論是在內容製造、社群經營,或精準轉換上,都讓提案者能以更聰明、更輕盈的方式接觸贊助者。未來的集資平台,不只是創意的擂台,也將是技術與策略能力的戰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