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louh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0-17 06:34
14檔強勢股 多頭特攻隊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魏興中/台北報導】 2010.10.17 03:40 am
台股上周缺「電」,盤面由傳產類股獨領風騷,投信法人認為,高價股仍呈弱勢、電子成交比重不到五成,指數上攻無力,投資人可選擇周、月、季線多頭排列且法人買超個股,短線有機會股價續強。
根據CMoney統計,周、月、季線呈多頭排列個股有38檔,多為塑化、紡纖、造紙、食品、化工等傳產股,其中法人近一周買超逾3,000張個股則有14檔,亦多為傳產股。新纖因主力產品具棉花替代效益,在國際棉價高漲下,一周獲法人買盤進駐近3.8萬張,新纖15日以漲停板價15.65元作收。
豐中華投信投資長張靜宜表示,大盤經整理後,日KD值再度醞釀向上交叉走勢,加上近期陸股重回牛市、美股也處偏多格局,台股支撐力道強,但短線缺乏明顯主流,預估大盤仍處震盪格局。
張靜宜指出,拉抬指數要角的電子大軍,有待耶誕節預期銷售訂單及數字表態。原物料上漲,帶動營收攀升的紡纖、塑化類股;處於銷售旺季的汽車類股;擁有花博、陸客自由行的觀光等族群,因為有題材及基本面利多,現階段相對較看好。
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基金經理人鍾兆陽表示,歐美股市持續強勢,台股卻呈現拉回態勢,上周下跌0.47%,收在8,205點,成交量日均值1,111億元,較前一周的1,313億元明顯量縮,融資水位則與前一周並無太大差異,仍位在2,950億元左右。
鍾兆陽認為,美、陸股後市偏多,台股卻呈壓抑,主要是台股結構以科技股為大宗,占市值約52%。科技產業主要大型權值股第三季到第四季處在供應鏈調整庫存階段,導致下半年業績動能不強,影響指數向上動能。
部分電子股如太陽能、智慧手機、蘋果供應鏈、LED等,先前有一番表現,但現階段已回檔整理。傳產股塑化、紡織、食品、造紙、橡膠、汽車、航空等近期股價表現強勢,與其他國家股市以內需為主的表現類似,鍾兆陽認為,台股有待電子股庫存調整後,才有機會走出多頭格局。
日盛MIT主流基金經理人張島郎表示,熱錢湧入使亞幣持續走升,但新台幣升值造成電子產業出現匯損疑慮,造成電子股相對弱勢;十一長假過後中國內需股短線題材也消失,盤面主流股不明,市場資金亂竄,加權指數看來跌幅不大,但個股表現差異很大,投資人想在股市獲利不易。
張島郎表示,目前陸股很強,對台灣中國內需股有一定支撐效力,現階段全球資金仍氾濫,且美國11月預期將推出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加上台美兩地11月皆有選舉,台股即使下檔跌幅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