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son1980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0-09-18 05:04

永遠為下一階段做準備

從不知廣告為何物的青澀小子,到風光一時的創意總監,又蛻變成不再耍弄廣告手法,試圖建立「讓顧客掏腰包」的策略行銷思考者,黃文博始終流著廣告人的血液。
撰文:張志誠
「我永遠都是廣告人!」黃文博斬釘截鐵地說。
攝影棚內的黃文博,天馬行空的創意思維,說起話來,語不驚人死不休,像極了印象中的廣告人;不過鎂光燈之外的黃文博,卻常常一個人在辦公室裡,即使公司同仁都已下班,他依舊埋首書堆或振筆疾書到深夜。
從早期穿草鞋的本土廣告公司到船堅砲利的外商廣告公司,20多年的廣告生涯讓黃文博累積了40件以上的廣告獎項,以及民國83年以後,連續獲選為包括「4A協會廣告創意獎」、「世界華文廣告獎」、「時報廣告金像獎」、「時報廣告金犢獎」等各廣告獎項的評審,外加5本廣告著作。從一個不知廣告為何物的青澀小子,到不再耍弄廣告手法,試圖建立「讓顧客掏腰包」之策略行銷思考者,回首過往,黃文博雖無遺憾,卻對台灣的廣告產業有著更深沈的使命。
因緣際會踏進廣告圈
「如果不進廣告圈,我相信我會是個出色的新聞人,」黃文博透露。
民國71年,輔仁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畢業的黃文博也面臨了「畢業即失業」的窘境,同學不是去貿易公司或出版社上班,就是參加高普考,準備當個安安穩穩的公務員。
他心想,文學院的背景還是比較適合從事文字工作,剛好當時本土廣告龍頭聯廣公司徵求廣告文案,他認為文案應該是和文字工作有關,於是考進聯廣,從廣告文案開始做起。
就這樣在當時創意總監的指導下,黃文博開始學習成為出色的文案,不過原本如平飛直球般的廣告生涯在兩年後卻出現了變化球,在父親幫他報名的意外狀況下,他考進聯合報當記者。
「當時社會覺得廣告業就是陪客戶應酬就能拿廣告預算的印象,父親希望我能成為專業的記者,因此就偷偷替我報名,」黃文博回憶,他一路過關斬將,成為當時聯合報寄予厚望的生力軍之一。但解嚴前的媒體環境,讓他們這批生力軍備受束縛,1年後,黃文博還是選擇離開報社,考進當時國內第一家外商廣告公司奧美廣告。
嘗試別人沒走過的路
考進奧美廣告後的黃文博,並沒有走原本駕輕就熟的文案路線,反而選擇了一條沒人嘗試的路。
當時奧美廣告正引進整合DM、電話、人員、展示行銷等資料庫行銷的「直效行銷」計畫,需要有人負責這塊新領域,而黃文博自告奮勇接下了直效行銷的計畫。
當時很多人誤以為直效行銷就是老鼠會,也瞧不起做直效行銷的人,黃文博還記得當時由於開發直效行銷計畫沒有前人的資料可供參考,做起來不只倍感艱辛,走在辦公室裡還要承受別人那種對二流人才的異樣眼光。
不過,他也因此成為國內第一批有系統學習直效行銷的廣告人。
抓住機會,一砲而紅
蟄伏的日子沒有太長,當奧美廣告接到當時美國第一大信用卡公司――美國運通信用卡來台的整體行銷廣告計畫時,黃文博知道機會來了,於是成功地爭取到包括直效行銷在內的全面性行銷計畫。
黃文博指出,雖然爭取到這個超級大案,但隨之而來那種「只准成功,不准失敗的壓力」,讓他「現在想起來還是直冒冷汗」。
黃文博慶幸過去一段時間的全心投入總算沒有白費,美國運通的「綠卡」系列廣告與行銷活動一炮而紅,不僅奠定了黃文博在廣告圈中直效行銷的專業地位,也打開他到另一家外商廣告公司智威湯遜擔任直效行銷部門總監,以及日後接受老東家聯廣公司董事長賴東明的徵召,回鍋擔任聯廣公司業務部經營總監的路。
激發自我潛能
「只要有80分的實力,你就應該積極爭取100分的職務,」黃文博在面對青年學子時,總是苦口婆心地鼓勵年輕人不怕挑戰,也不必等到有百分之百的準備後再去迎接挑戰,只有逼自己去做還有兩成成長空間的工作,才能激發自我的潛能,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對有心在職場謀求長期發展的新鮮人,黃文博還開出另一帖「學習經營管理」的藥方。
「我是做總監之後,才開始學習怎樣做總監的,」黃文博說如果當初沒有接下智威湯遜直效行銷總監的工作,自己可能到現在既不懂得看財務報表,也不知道怎樣作個好的經理人,他說,「台灣職場永遠都欠缺人才,新鮮人應該隨時為下一階段的職業生涯做準備,即使信心不夠,但只要能將個人潛力發揮到極致,機會之門自然會為你而開。」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