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雁 禁止登錄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0-07-06 14:55
孩子:「我會自己做!」∼談「生活自理」
文/康寧護校幼保科兼任講師楊琳
幼幼班的皓皓面對六片拼圖一籌莫展,小聲地對老師求救:「老師,我不會拼!」老師正忙著教另一位幼兒,於是請已完成拼圖的菲菲前去協助,熱心的菲菲樂意地走近皓皓,就逕自拿起拼圖拼起來。皓皓見著,立刻大叫,並搶走菲菲手上的拼圖說:「不要幫我,我要自己拼!」被潑了冷水的菲菲,一臉無辜地對老師埋怨:「老師!皓皓不要我教!」
1∼3歲的幼兒因身心正快速地發展,對於每件事都感到好奇,萬般諸事都想要「自己來」。案例中的皓皓面對不會的拼圖是想被指導而非代勞。因此對菲菲的全然協助,深覺震驚、憤怒與不可接受,彷彿自我的界限被侵犯與剝奪。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則,意即當幼兒有強烈表現「自我獨立」的欲望之際,師長當因勢利導,以建立其獨立完成事項的自理能力。
瞭解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兒子每天放學回家,我總要再三提醒他,記得把餐碗拿出來。但由園所返家的他,老陶醉在放鬆身心的氛圍中,對整理書包一事漫不經心。一日在園所吃點心時,他將餐碗拿出,赫然發現餐碗未洗,碗內還殘留著飯粒菜渣,且因天氣熱,便當袋還散發出淡淡的餿味。這經驗讓兒子刻骨銘心,此後回家必火速拿出餐具,我問他何以如此積極,兒子巧妙地回應:「不然,我明天要用臭酸的便當!太可怕了!」
雖為學齡前,幼兒仍可以每天打點自己簡易的生活事務。事務的內容雖單純,卻攸關孩子責任心的建立與自理能力的養成。《天下雜誌》曾作調查,發現多數的家長認為,現在孩子的中文表達、做人態度、自我學習、生活能力,是教改後下降最多的能力。無獨有偶的,花蓮慈濟小學校長楊月鳳亦表示,現在學生的書包,99%都是媽媽幫忙整理、媽媽幫忙背;家裡的衣櫃、書架,也多半是家長為孩子整理好的。無怪乎當孩子在校發現課本、物品未帶時,即自然回應:「我媽媽忘記幫我放進書包了!」自己的事情變成媽媽的事,家長全然扛起孩子應負的生活責任,成為新潮流行的「直昇機父母」。
其實,孩子缺乏自理能力,易造成注意力不足、缺少責任感、沒有創造力、積極度不夠、過度依賴、適應環境能力差等問題。職能治療師蔡沛潔即表示,自理能力發展遲緩的孩子,往往是家長平常從頭做到尾,阻礙孩子的學習所致。而自理能力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又具何等重要性呢?
1.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表示,動作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從操作中學習,以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而自理能力的養成,即是建立優質習性的根基。
2.增進自我照護與關愛他人的能力
某日,兒子打翻果汁,整個身子濕了一大片,地上到處是水漬。我要兒子先到廁所沖洗更衣,此際,女兒立即抓了抹布殷切地說:「我來!我來把地板擦乾!」令我看了感動萬分,才三歲的孩子,就如此懂事、熱心。某教育家曾言:「我看過了,我忘記了;我聽過了,我記不清了;我做過了,我就記住了。」在家裡只要有任何事情,我都提醒孩子要彼此協力扶助。這一切的家規與身教,孩子都耳濡目染烙印在腦中,讓她懂得照顧自己,也學會協助他人。
3.培養獨立性、自信心與責任感,促進團體生活適應力
4.藉由手腦並用,提升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女兒自出生起,就很喜歡拉扯我的頭髮,尤其在抱著她或同床共眠時最為嚴重,似乎在「牽扯」髮絲的過程可以穩固她的安全感,但長期下來讓我覺得很不舒服。一日,我「抗議」表明,希望她不要再虐待我的頭髮。一旁的兒子聽到我的表述,一臉正經走過來對我說:「媽媽,我知道有個辦法,可以解決您的問題!」他停頓了下說:「把您的頭髮理光!」我一聽,愣一下,旋即哈哈大笑。因為在聽他說時,我腦中閃過的是「把妹妹的手綁起來!」結果兒子解決的方向是在我,真是大人、小孩思維大不同。
享受自己動手做的樂趣與成就感
一日,3歲的女兒洗完手後,興奮地跑過來跟我說:「媽媽,您快來看!」我滿臉狐疑被女兒拉到廁所。女兒喜滋滋地指著喇叭鎖說:「您看!我把毛巾掛在這裡。」原來,女兒洗手後可以將毛巾由架上拉下來擦拭,但卻掛不上去,腦筋一轉,看到毛巾尾端已破了個大洞,於是將它掛在喇叭鎖上。女兒對自己的發現與表現深感得意,急著要向媽媽炫耀表述。
平時,我總是提醒孩子,遇到事情要動腦筋,不要只是發洩情緒或罷手放棄。憶起洪蘭教授的一篇文章〈如何培養創造力〉,文中提及,100多年前白喉疾病流行時,尼泊爾有個英國小女孩染上白喉不能呼吸,僕人棄之於荒野,各自逃命。一位獵人看到,就用小刀把女孩的氣管切開一個小洞,插入蘆葦的內莖,幫助她呼吸,救活這個孩子。女孩的父母為報答獵人,接他到英國,記者詢問他,若當時沒有蘆葦,他要怎麼辦?獵人回應:「我就射大雁,用牠羽毛中的管子來替代。」舉一反三的能力,來自手腦並用的生活經驗。在做中學裡,可刺激腦神經元的聯結。所以,孩子平時若能多擔當自己的生活事務,必可從中感受此般的效益。
楊振寧博士說:「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10年以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在於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1∼3歲是自理能力養成的關鍵期,在孩子表現「獨立」、「想做」的動機時,師長們當給予嘗試與學習的機會,以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暨生活能力。畢竟,漫漫人生,孩子得學會為自己買單。
~原文刊載於2010年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