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頭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0-02-08 20:25

禪與食物

最近這三、五年,在台灣佛教漸漸又復興起來,到處都在談禪,連食物最近都有人談起禪。以一個保健營養學研究者來看,禪的食物應該是清淡的、不做作的、不添加很多調味料來迷惑人的。禪的食物應該是讓食物自然的口味互相之間來作用的,這樣說來禪真的是無所不在,可是,在現代化的飲食裏面,我們常常會用很多很多的佐料、很多很多的辛香料、很多很多的粉飾,來彌補食物本身的不足,利用很酸、很辣、很鹹、很甜來麻痺我們的味覺,使我們沒有辦法在很高的調味濃度之下來感覺自然界味道很低的濃度之食物,這就像我們已經習慣聽一百分貝、一百一十分貝的重金屬搖滾音樂,而沒有辦法好好的來欣賞自然界松濤、蟬鳴、海浪的聲音吧!
禪食,最重要的應該是要平下心來然後慢慢的來做,比如就以湯來說吧!當一個人能夠吃白水煮的菜湯,而能分辨出來這菜湯是有那些菜相連所組成的,應該這時候才是禪食的初步,要不然每一種湯都要加很多的調味料,當然在吃調味料的湯而已,所以冬瓜湯吃的出來是冬瓜湯的味道,蘿蔔湯吃的出來是蘿蔔湯的味道,白菜湯吃的出來是白菜湯的味道,這幾個菜湯的味道基本上是不一樣的,也唯有在這不一樣當中能夠親自去體會,才有辦法來享受美食。很多人以為美食就是吃高級的食物,事實上自然界都是美食,也都是健康的食物,且有自然科學的根據。這些菜湯,第一它們維生素含量都很多,第二纖維素的含量都很高,第三礦物質的含量都很豐富,第四它們都含有很高的抗氧化的物質,能夠防止人類老化。
喝完了湯,我們就來吃飯吧!說到吃飯在台灣號稱世界美食王國的地方,我們常常在五顆星的大飯店也會吃到並不是很好吃的飯,說起飯這就像一張白紙,這張白紙你可以染上任何的顏色,畫出你自己所要的音符符號。可是,米飯從它的耕種到豐收、去殼、儲藏、煮飯、添飯、一直到器具的講究,這整個就是一個文化的水準。在台灣為什麼會飯煮不好,跟我們只重視外表的好看,外表的好吃,而不去注重本質有相關吧!這也是類似社會急功好利的表現,相對於比我們更注重米食的日本,任何一個角落的飯店裏面吃飯,都可以吃到又Q又香、品質穩定的米飯,說起來很簡單,要做到那麼好吃的米飯事實上是有困難的。
說起米飯也使我想起那時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我們隔壁住的波斯人,他們吃的米飯就一定要加很多的調味料,有一次他非常熱情的邀請我說:我們都是亞洲人,且是鄰居,你就到我們家吃飯吧!去到他們家,他們盛給我們黃色加料的飯,充滿著熱情,可是,我還是嚮往我傳統台灣的白米飯。
再來談到菜餚,每一個人可能都會覺得,作菜當然要講究香噴噴,所以我常常說在台灣的米食文化,可能比較沒日本那麼強烈純正,因為我們吃飯常常需要很香很香的肉燥,可能需要排骨、可能需要雞肉,台灣的飲食文化,是比較是屬於豬肉文化,從我們傳統的食物講究,由豬油、豬肉來爆香應該可以得到一個印證,可是,在這個豬肉文化的背面,我們可以從現代的醫學漸漸瞭解,吃了很多的豬油對於身體的動脈硬化是有害的,我們台灣有一部份人接受這樣一個新的資訊,就漸漸使用沙拉油了,或其他的植物油,只要它不是棕櫚油、椰子油,對於身體都是有益的,因為它們含有必須脂肪酸,這是我們人體所沒有辦法合成,需要外面來攝取的,以及很多的維生素E,問題是這些沙拉油,以及其他含有很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這些油類,是耐不了高溫的,這跟台灣傳統用豬油來烹調食物的文化是相違背的,沙拉油做起菜來油煙特別多,家庭主婦特別討厭,做出來的菜又不香,口感又不好,所以假如為了健康要用沙拉油,我們的烹調文化,還要漸漸的往清淡的方向研究吧!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