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莊蕙嘉/報導
2021年11月6日 週六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稱我國軍是草莓兵後,國防部長邱國正投書該報,文中強調絕不會投降,有決心為生存而戰。圖為邱國正昨天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質詢。記者林伯東/攝影
美國華爾街日報四日刊出我國防部長邱國正投書,他撰文指出,台海局勢受到全球前所未有關注,各國皆對中國大陸崛起有所警覺,當前局勢是他從軍四十年來最具挑戰性的時刻。邱國正表示,雖然台灣軍力不是中國大陸的對手,但是絕不會投降。
蔡上月投書外媒 未用國號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稱國軍是草莓兵,邱國正也投書該報,他在這篇題為「台灣不會對中國投降」的投書,文末介紹他是中華民國(台灣)的國防部長。蔡英文總統二○一六年參訪巴拿馬運河時署名「台灣總統」,中華民國的英文縮寫(R.O.C.)附在後面括弧內;今年十月五日在《外交事務》雙月刊的投書,署名「President of Taiwan」,連括弧(R.O.C.)都省了。
搭配「軍事結構的改變將幫助我們迎擊所有挑戰」的副標題。邱國正在文章開頭指出,人民解放軍持續在印太地區擴大軍力投放,在東海與南海的軍事活動讓許多國家不安,更在台灣海峽發動「灰色地帶衝突」持續騷擾台灣。
「台灣軍事科技不敵大陸」
邱國正強調,他是「中華民國,也就是台灣的捍衛者」,他在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時擔任二四九師上校參謀長,「但是目前情勢是我四十年前加入陸軍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大陸從未放棄併吞台灣的野心,做好準備、對抗大陸所有可能軍事行動,已成為中華民國軍隊的日常;國軍以最高忠誠服務國家,捍衛自由與民主,讓台灣民眾的生活和政治系統可以如常運作。
他指出,在資源、人力和軍事科技上,台灣都不是大陸的對手,這是嚴峻的現實;大陸意在迅速奪取台灣,且不讓任何第三方勢力有機會介入。因此,國軍正發展「不對稱防衛戰略」,利用台灣海峽作為天然屏障,增加國防支出於建構機動、長距離及精準打擊能力,開發中的武器系統亦有助台灣建立多層次及多領域防衛能力。
強化不對稱防衛、後備軍力
台灣於二○一二年由徵兵制轉為募兵制,軍方轉型為菁英式作業,專業軍人操作精密武器系統,高素質的人力和定期戰鬥演習強化了台灣的作戰能力。
國軍將基地的基礎維護工作外包,讓軍隊可專注在訓練與作戰準備。這些改革使得每年實彈練習和軍事演習更加熟練及進步。
邱國正表示,另一個優先要務是改革後備軍力,國防部將於明年成立「防衛後備動員署」,職司管理全面國防動員,跨部會協調及整合全國的人力與資源。透過平日的規畫與演習,後備部隊將可在戰爭時支援軍事行動。此外,國防部也計畫強化後備軍人訓練,並改進組織、裝備和任務,提高台灣整體防衛能力。
文末邱國正指出,台灣軍人深知和平需要爭取,「我們不會向中國投降」,有決心和能力克服挑戰。以和平與區域安全為念,有決心為生存、中華民國的繁榮、所有台灣人民的安全與福祉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