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9-26 07:49
刺激經濟動能 新創扮推手
數位化步伐,提供新創企業發展的市場機會。根據美國市調公司CB Insight公布的數據,即使在疫情下,美國企業2020年從創業投資(VC)所募集的金額將近1300億美元,年增14%,創歷史新高,顯示掌握社會需求的新創公司是刺激經濟復甦的動能。
在經濟部技術處長期支持下,工研院與史丹佛大學之交流平台,掌握前瞻技術創新趨勢和市場,從2004年起,在此合作基礎上每年進行雙邊的互訪和舉辦研討會活動,從中啟發科技研發方向與台美雙邊合作的議題。
今年因疫情關係無法實際交流,改為線上論壇,工研院協同史丹佛大學專業發展中心(SCPD)舉辦科技創業論壇,邀請該校的科技創業計畫(STVP)學者,以及來自矽谷和加拿大的創業家,在網路會議中進行科技創業的產業研究和經驗分享,議題從探索客戶需求、團隊多樣性、新創規模擴大條件與未來導向創業家等面向解析科技創業趨勢。期待台灣新創團隊或可借鏡矽谷創業經驗,開拓台灣新創投資環境的新格局。
史丹佛大學教授Riitta Katila分析研究152個利用精益創業(Lean Startups)方法的新創團隊,她認為,成功創業必須有以客戶為中心的三個關鍵流程,包括:假設形成、測試和取得實際數據,以及營運模式收斂。新創企業的執行長有50%時間與外部客戶和夥伴溝通,其餘時間是執行工作,因此走出辦公室與客戶交談是成功的新創必須採取的行動。
訪談客戶可創造回饋與修訂營運模式假設的機會,且精益創業團隊會制訂清晰與深思熟慮的假設,以進行有意義的測試,從做中學精進營運模式。
史丹佛教授Chuck Eesle則從研究校友創業個案中,發現創始團隊的專業多樣性對新創公司有正向幫助。同質人才的團隊易在既定框架中產生群體思維,反而限制探索與挑戰創業初始的想法;相較之下,多元背景團隊較願意嘗試測試既有的想法、實驗新的概念,甚至是產生破壞式創新,發揮跨領域團隊合作的潛能。
另外,聘用多元背景的專家也有助實現新創企業的營運模式。Empo Health共同創辦人Anuj Khandelwal表示,該公司兩位創辦人都是工程背景,因此聘請背景互補企業經營和臨床醫療的專家擔任顧問,同時和多重領域的學研機構合作,進行產品原型試作。不同專業背景的團隊,有助於了解產品服務生態系中的利害相關者的想法和需求,以提高獲利模式的可行性,例如鼓勵預防勝於治療的醫療給付架構,以及合乎法規的保險給付方式。
Kalele Partners常務董事Steve Ciesinski曾協助SRI International提高衍生新創企業成功機率的經驗,他認為,只有約10%的新創團隊能生存。新創企業需朝向指數型成長的Scale-ups目標邁進,能永續經營且成為產業領先者。他並以投資人的角度,判斷新創企業是否值得投資有七準則:一、企業家精神與理解市場且具執行力的優質團隊;二、成長中的新興市場,如保險科技、數位健康與太空科技等;三、獨特且創新的技術與產品之價值主張;四、具有本益比高於10倍之客戶價值的商業模式和上市策略;五、上市階段成本經常是產品開發階段的五至十倍,可支持擴大和永續經營的財務計畫是關鍵;六、具有經驗、聲譽和可承諾的投資人與顧問;七、掌握時機。如果缺乏市場和客戶準備度的時機將前功盡棄。
開發通用人工智慧的Sanctuary AI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Geordie Rose是一位連續創業家,創立的企業包括量子電腦公司D-Wave、機器人公司Kindred、核融合技術公司General Fusion等。他認為,創立一個使命驅動的組織(MDO)無關乎開發特定產品,而是銷售與當今不同的未來,如SpaceX不是銷售火箭,而是降低太空運輸成本,將人類送往其他星球。
Rose建議,創業家構思MDO營運模式時,可暫且擱置科學與工程發展的觀點,簡短陳述包括解決問題的遠大想法,有哪些客戶和投資人會關心這個遠大想法?公司銷售什麼未來?最後定義對準使命的營運模式和具有抱負的短中期產品。從「銷售未來」的前瞻思維引發探究尚未出現的解決方案,不啻為建立破壞式創新企業之路徑。